理財和基金的區(qū)別 關于理財和基金的區(qū)別介紹
2023-01-26
更新時間:2022-05-26 14:32:14作者:佚名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00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考拉媽媽,甘肅蘭州人,現(xiàn)居美國紐約,是一名工程師。
在出生時,我因缺氧差點成為智障,但爸媽沒有放棄我。2010年,我準備到美國留學,并同時拿到了兩所大學的offer。為拿獎學金,我擔任了助教,期間最大感受是時間不夠用。但收獲也是很大的,不僅每年省下了40萬元,畢業(yè)后還成為了公司極少數(shù)的女性工程師之一。
在國外十幾年,我日益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并不斷積攢著經(jīng)驗和資源,期待有一天能像很多大牛人們一樣,回國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隨著年齡增長,人要承擔越來越重的責任)
出生時,我因缺氧窒息了很長時間,打了強心針后才搶救過來。小學三年級前,我學東西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經(jīng)常被老師留下來單獨輔導吃小灶。但媽媽很會鼓勵我,一點點進步都會夸獎我。后來,我的成績慢慢提高到了全班前10名。我很感激媽媽,是她讓我變得自信,學會了堅持。
媽媽對我的影響最大,她很要強,從小教育我要自立進取,鼓勵我去看外面的世界。我看了很多外國書籍和電影,比如:《野心的呼喚》、《星球大戰(zhàn)》、《低俗小說》等等,感受到了自由狂野、天馬行空和黑色幽默。接觸多了,我不免心生好奇,忍不住想到國外看看。
(我和媽媽,左邊的是媽媽)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外交官,但長大后發(fā)現(xiàn)外交官要求太高了,自己差得太遠,就學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到了大三,我想:“反正要繼續(xù)讀書,不如換個地方讀,得到個不一樣的體驗。”爸媽也很開明,非常支持我。于是,我利用假期到北京參加了英語GRE考試的培訓。
在那里,我遇到了很多準備出國留學,追求夢想的同行者。受他們感染,我跟打了雞血一樣,不再是起床困難戶,每天早上5點起床練習口語,6點準時等在圖書館門口,大家甚至等不及卷閘門緩緩升起,直接從下面縫隙鉆進去搶座位。
當時,我共申請了六所美國大學。在2010年,很幸運我拿到了兩所大學的Offer,為了減輕留學的經(jīng)濟壓力,就選了有獎學金的那所大學。而留學的日子成了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為了夢想和遠方,不遺余力,是我記憶中的青春該有的樣子。
(在讀書時期,圖書館是常去的地方)
第一年我拿到的獎學金是教學助理獎學金(TA),可以免收學費和雜費等,折合人民幣就是30多萬。每個月還有1萬人民幣左右的生活費作為助教的工資,一年可以節(jié)省40多萬。
我做的是美國本科生的化學課助教,一周兩堂課,一堂三四個小時,而且平時還需要備課、批改作業(yè)、監(jiān)考等等。除此之外,我還得專注自己的學科,當時一共修了39個學分。那時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時間不夠用,經(jīng)常很晚才能回宿舍,做一大鍋飯能吃上好幾天。
尤其在剛開始留學兩個月,自己還沒適應過來的時候,就趕鴨子上架開始給當?shù)氐谋究粕险n。我站在講臺上,學生們剛開始的眼神充滿了不信任,可能覺得一個跟他們年紀差不多的女孩,能教好嗎?但是很快就獲取了他們的信任。也是借這個機會,在很短時間里,我的英語水平突飛猛進。
(實驗課后和同學們合影)
大概一年半后,我拿到了研究助理獎學金(RA),幫導師做項目,除了同樣免除學費和雜費,每個月還有15000塊錢的收入。那段時間,我浮躁的心開始慢慢沉淀下來,一心求學搞科研,對學術問題也越來越嚴謹。同時在生活上,我越來越獨立,洗衣、做飯、修家電都不在話下,還攢錢買了一輛二手車。
期間,我還經(jīng)常擠時間旁聽其他課程,有一次,我舉手發(fā)言,在幾百名美國學生面前談論對中美流行音樂的見解,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自己也很興奮。不管走到哪里,都想挑戰(zhàn)自己沒有做過的事,這也是小時候,爸爸媽媽給我的自信。
生活中,因風俗文化的不同,還經(jīng)常發(fā)生一些趣事,給緊張的日子帶來很多快樂。有一次,我在200多人的大教室里旁聽一門課,突然有個男生打了個特別響的噴嚏,這時正在講課的教授突然停下來,說了一句:Bless you(上帝保佑你),然后大家哄堂大笑。
(幸福取決于你想要的是什么)
直到后來,我才知道,這是當?shù)亓曀住T谀愦驀娞绲臅r候,如果周圍有美國人,他們大多會在第一時間送上一個保佑。一種說法是:他們認為打噴嚏的時候靈魂會出竅;另一種說法是:古羅馬時期發(fā)生過鼠疫,其癥狀之一就是打噴嚏,所以他們祈禱上帝保佑你,千萬不要掛掉。
再比如,有些金色頭發(fā)的妹子,喜歡把頭發(fā)染成紅色的,因為在他們文化里面,紅色頭發(fā)代表智慧。在美國,女生剪發(fā)一般至少50美元,如果再加上染發(fā)那就是一兩百美元,但當?shù)乩戆l(fā)師、發(fā)型師的技術遠不如國內的,所以很多女生都在家自己染發(fā)。
在留學時,我最盼望的就是回家過年,導師也很照顧我,允許我把假期攢一攢,一并用來回國過年。包括工作后,其他人都希望在簽證時能一次通過,但我每次都希望被Check(一個額外的審核的過程),因為這樣可以多兩三周的時間陪家人。每次回國,我會一直在家待到爸媽感到煩為止。
(做研究助理時在實驗室工作)
相比于我們上一輩,其實現(xiàn)在出國的門檻兒越來越低了,有些人出國就是為了鍍金,刷個文憑就回去。但校園生活不是真正的美國,只能接觸到美國一個很小的側面,對自身的發(fā)展和提升很有局限。因此國內職場對留學生的認可度也在逐年降低。
在我看來,只有拿到了美國本土公司的offer,才能證明人家真正認可了你的教育背景和能力。真正工作過幾年,才能體驗到完整的美國。在當?shù)芈殘鱿炊Y過一番,才能切身體會到當?shù)匚幕蜕鐣牟町悺?/p>
很多優(yōu)秀的前輩們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比如沈南鵬、李彥宏等都在這里呆過很長時間,有了足夠的積累,遇到了合適的機會,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和資源,回國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當然我遠遠比不上這些大牛人們,但是我想在這多做一些積累,為未來做更好的準備。
(趁著工作出差的機會,感受一下其他城市的生活)
畢業(yè)后,我選擇留在美國做工程師,其中干的最長的是應用工程師,也是我最喜歡的一份工作。它是一項把科研和人際交往相結合的工作,既沒有做科研那么枯燥,也沒有單純跟客戶打交道那樣耗神。
同事們大都來自世界各地,大家聚在一起可以聊各自的文化和好玩的事情,感覺特別長知識。同時,公司在出差經(jīng)費預算上特別充足,所以大家也樂在其中。
在美國,學工科的女性比較少,再加上工作性質原因,我成為了公司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女性之一。家里人甚至還擔心我會被公司人欺負,其實同事們還是非常紳士的,對我也很友好,有些同事成了我無話不談的好友,有些人還邀請我去家里參加家庭聚會。即使在我換工作后,也一直保持著聯(lián)系。
但工作中,公司從不憐香惜玉,女人當成男人用,要求很嚴格,如果設備出現(xiàn)了問題,會被嚴肅追責,所以我從不敢馬虎大意。比如進入無塵室,都要配備口罩、護目鏡以及防塵服,可有時候機器會出問題,導致我鼻子里、耳朵里、頭上全是鈦合金材料,我常開玩笑說,這可能是我思維常常跳躍、斷片兒的原因。
(和公司部門同事聚餐的照片)
總的來說,我做工程師期間,雖然會有很多的責任和壓力,但可以把自己的產(chǎn)品構想,通過與客戶交流發(fā)布出去,其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樣高強度的工作,反而成了我職業(yè)生涯中一份不可或缺的經(jīng)歷,成長了很多。
職場上有一個很意思的現(xiàn)象:印度留學生在美國的比例非常高,僅次于中國。他們學習也非??炭?,很多時候只有他們能與中國學生PK。但工作之后,他們很多人都進入了公司的高層,成為CEO、CFO,混得如魚得水,而且這很普遍。
后來,一個印度的朋友說,印度學校都采用英語教學,一些貴族學校,甚至采用全英文教學。雖然他們英語的口音比較差,但語言習慣和思維更接近于美國人。所以說,他們在跟美國人交流時,能夠迅速表達出他們的意思。
我覺得,在面對文化差異時,需要兼容并蓄,但更要保留初心和內心的堅守。現(xiàn)在很多美國的華人在各行各業(yè)都獲得了不錯的成就,進入了當?shù)氐母呔庑袠I(yè),比如金融、法律、醫(yī)學、科研等等,華人群體強大的背后是有一個越來越強大的祖國。
(我和我老公)
我和老公是在大三準備出國考試的培訓班認識的。當時,我們一起參加了出國考試,相互鼓勵著通過了考試,但那時沒考慮過戀愛,直到出國后第二年,我們才正式確定了關系。
來美國后,我們學校分跨兩個州,隔幾個周才能見一面,而且需要轉大巴、火車、和地鐵。工作后隔得更遠,我在美國密歇根,他在紐約華爾街,見一次面得坐飛機。毫不夸張地講,把所有的車票摞起來能有字典那么厚。不能見面的日子,我們只能打電話,每月通話時間高達幾百分鐘。在談了五年異地戀后,我們才最終結婚生活在一起,工作也換到了較近的地方。
關于婚姻方面,美國家長是很少干預的,基本沒有催婚現(xiàn)象,也不會顯得焦急,認為婚姻應由子女自己做主。有一次,同事跟我講,他要給朋友慶祝40歲生日,與他朋友相戀7年的女友也一起參加。我當時比較吃驚,問到:“40歲了,相戀了7年,還沒結婚?”同事很詫異地看著我:“這很晚嗎?”
(在美國過年的時候,我們家的年夜飯)
雖然他們普遍結婚晚,但一旦步入婚姻后,大多數(shù)人的家庭觀念還是很重的。而且,當?shù)厝肆晳T第一眼就看對方手上有沒有結婚戒指,來判斷這人是否結婚。在這邊大街上,會經(jīng)??吹嚼夏攴驄D手牽著手一起散步,然后在公園的長椅上相互依偎著看日落,非常恩愛,很讓人羨慕。
在一切都穩(wěn)定后,我們又有了兩個孩子。我是比較偏事業(yè)型的女性,以前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做全職媽媽。但因為珍視和寶寶們三歲前的親子時光,加之在國外身邊親人少,如果老人不能過來幫忙,就得隨時準備自己帶孩子,所以選擇在家待幾年。
我白天看娃,只能利用娃睡覺或晚上碎片化的時間,做點兼職或發(fā)展一些自己的愛好。而這些僅有的閑暇時間也都得益于兩邊父母的無私奉獻,我們心里很感激他們,有老人在身邊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這是婆婆和我們的合照)
美國的育兒理念比較偏向讓孩子獨立成長,這是我和老公比較贊同的。大寶在三四歲前,我只教他學漢語、寫漢字,讓中文成為他的第一語言,希望他不要忘記自己的血脈,也希望他以后能像我們一樣讀金庸、看古龍。以后可能接觸的西方文化會更多,希望他能中西融會貫通。
有人說,經(jīng)歷得越多,心境就越能淡定自然;看到得越多,內心越能知道需要什么。全職在家?guī)Ш⒆拥膸啄?,我也有了難得的安逸時間感受生活,也看到了越來越真實的美國。
記得,我剛生完孩子的時候,醫(yī)生就問我:“你要不要喝點冰水,或用冰塊敷敷傷口?”我當時就愣了,心想:“不是還得坐月子嗎?”美國人是不坐月子的,這與飲食結構有關,他們經(jīng)常吃一些高卡路里、高脂肪、高蛋白質的東西,體格很強壯。而且他們從小重視體育鍛煉,學校也很重視,很多人每天早上5點就起來跑步。再者,她們的文化里沒有坐月子這個習俗。
(和朋友一起討論一些孕產(chǎn)問題)
在美國買菜沒有國內方便,小區(qū)周邊沒有菜市場或者小賣部,只能開車到大型超市,菜價大都在20塊錢人民幣一斤左右,而且一般不賣動物內臟。所以,我平時喜歡到華人的中國城買菜,品種基本和國內一樣,這里放眼望去基本都是中國人,商場廣告全是漢語,在這里可以找到很多國內小吃。
美國貧富分化嚴重,一個城市里好區(qū)和爛區(qū)之間的差異,可能比兩個國家都大。比如紐約,這里看似燈火輝煌,但有很多街區(qū)不太安全,在當?shù)赜幸粋€詞叫“保命錢”,意思是在出門時,身上要帶10美金左右的零錢,在真正有危難時,不至于把自己陷入危險境地。
有一次,我同學晚上11點下自習回家,剛出地鐵口就被人截住,搶走了所有值錢的東西。所以說,晚上出門時,還是要相當注意安全的。
(做助教時跟同學們的合影)
同時,這邊從事服務業(yè)的人比較少,加之他們在服務時都會跟顧客寒暄,用一種很休閑的狀態(tài)來做事情,雖然很開心,但效率卻出奇的慢。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有些墓地旁的別墅價格竟比一般地方的還要貴,而住在這里的人一般是喜歡安靜的、無神論者或有信仰的人。
做全職媽媽雖然非常陶醉于孩子的天真、可愛,但也會因為繁瑣的家務、重復性的生活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很多壓力。加上放棄了原本晉升的機會,以及面臨幾年的職場斷帶可能對未來職位的影響,這些都會導致在心態(tài)上有一定的落差。
現(xiàn)在回想,上班其實挺輕松有趣的,有來自新項目的挑戰(zhàn)和刺激,有完成一個項目帶來的成就感,有一年里半年都在出差順便旅游,有同事之間的插科打諢,有下班后的聚餐和社交,還有發(fā)工資的喜悅。
畢竟有得必有失,好在之前也積攢了一些經(jīng)驗和人脈,馬上我的兩個寶寶就都可以去托兒所了,我也就可以重回職場了。
(我和我的兩個寶寶)
我不后悔當初的選擇,這些年經(jīng)歷了很多挑戰(zhàn),也認識了很多優(yōu)秀的人,他們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在美國這些年,因為工作需要遷移過很多地方,換了很多州,相伴著欣喜,也少不了遺憾。從第一次見面“很高興認識你”到告別時“我會想你的”,真希望有一種方法能讓熟識感凝固,讓友誼日久彌新。
久而久之,當追憶承載歲月的片刻,常令人百感交集,好似南柯一夢。但人生的旅途就是這樣,總有人會先到站,先下車,無論是過客還是要好的朋友,離別的時刻難免傷感,但愿我們能在未來的某一站再次相遇。
幸福就是一種感覺,就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一樣,人們對幸福的定義也有著不同的層次,隨著時間和條件而不斷變化。換句話說,幸福取決于你想要的是什么,以及你能不能達到這個追求。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小時候,給一塊糖,我是幸福的;長大一點,得到別人的認可,考試得雙百,我是幸福的;上班后,能獨當一面,被外派到德國盧森堡,并自駕四小時到巴黎看到埃菲爾鐵塔,我是幸福的;有孩子后,被兩個人賽著叫媽媽,我是幸福的;現(xiàn)在,看到父母健康,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我是幸福的。
總的來說,隨著年紀的增長,人要承擔越來越多的擔子和責任,所在意的東西也就從對自我的關注轉變成了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走到極致,也許就是古人所說的兼濟天下。當然我還遠遠沒有這個境界和能力,目前只能關注到小我和小家。
而我身邊有很多優(yōu)秀的人,把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公益事業(yè)上,比如我一個朋友在做自閉癥兒童的相關研究,并成立了自閉癥兒童攝影展,讓人們看到自閉癥兒童的內心是多么繽紛絢爛;還有一位朋友成立了一個俱樂部,每周定時在線上為大家做免費的知識分享。
(人生處處是舞臺)
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肯定也是感受到滿滿的幸福和成就。我覺得,用崇高的思想和道德來形容這些行為顯得太空泛,我想真正促使他們堅持下去的,是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實實在在地改善了這個世界,哪怕只有一點點。
我希望以后時間允許了,我也能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口述:考拉媽媽】
【編輯:梓燁】
目前我們已經(jīng)記錄了400位真人故事,感動了被采訪人和千萬讀者。
如果您有故事想講述,或想加入我們團隊成為作者,都請私信@真實人物采訪,隨時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