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1 21:44:18作者:未知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譯文如下:
相國蕭何,是沛縣豐邑人。因為他能夠為文書而無疵病,因此擔任沛縣的主吏掾。高祖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蕭何多次借著縣吏的職權(quán)保護他。高祖擔任亭長,蕭何也常幫助他。等到高祖起兵,成了沛公,蕭何就擔任他的縣丞,常常督察處理日常事務。
沛公進入咸陽,將領們都爭先奔向儲藏金帛的倉庫去瓜分東西,唯獨蕭何先入宮收取秦朝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圖書,并珍藏起來。沛公做了漢王,讓蕭何做了丞相。漢王二年,漢王與各路諸侯攻打楚軍,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治理櫟陽。制定法令、規(guī)章,建立宗廟、社稷、宮殿、縣邑,每做一件事,總是奏明漢王,經(jīng)漢王同意,準許實施;如果來不及稟告漢王,就酌情實施,等到漢王回來時再報告。蕭何在關中管理戶籍人口,征集糧草,經(jīng)水路運送給前方軍隊,漢王多次棄軍敗逃而去,蕭何常常征發(fā)關中士兵,補充軍隊的缺額。漢王五年,在殺死項羽后,平定天下,漢王要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由于群臣爭功,經(jīng)過一年多也沒把功勞的大小決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封為酆侯,所享受的食邑很多。
功臣們都說:“我們親自身披鎧甲,手執(zhí)兵器作戰(zhàn),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經(jīng)歷了幾十次戰(zhàn)斗,攻破敵人的城池,奪取敵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戰(zhàn)功?,F(xiàn)在蕭何沒有立過汗馬功勞,只是靠著舞文弄墨發(fā)表議論,不參加作戰(zhàn),封賞反而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么呢?”高祖說:“諸位懂得打獵嗎?”功臣們回答:“懂得?!备咦嬗謫枺骸澳銈冎阔C狗的作用嗎?”功臣們答道:“知道的?!备咦嬲f:“打獵的時候,追趕撲殺野獸、兔子的是獵狗,能夠發(fā)現(xiàn)蹤跡指著野獸所在之處給獵狗看的是獵人?,F(xiàn)在你們諸位只能奔走追獲野獸,不過是有功的獵狗。至于蕭何,他能發(fā)現(xiàn)蹤跡,指給你們看,是有功的獵人。況且你們只是自己本人追隨我,至多不過加上兩三個親屬,而蕭何全部宗族幾十個人都跟隨我,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漢十一年,陳豨反叛,高祖親自統(tǒng)率軍隊去平亂,到達邯鄲。還沒平定,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呂后采用蕭何的計謀誅殺了韓信?;噬下牭交搓幒畋徽D殺之后,派使者授予蕭何相國之職,增加封邑五千戶,命令五百士兵和一個都尉作為相國的衛(wèi)士。大家都來祝賀,只有召平哀悼他。召平對蕭何說:“災禍從此開始了。希望你能推辭封邑,不接受護衛(wèi)之卒,把您全部的家產(chǎn)資助軍用,那么皇帝就會高興了?!笔捄温爮牧苏倨降挠嬛\,皇上果然非常高興。蕭何向來與曹參不和睦,等到蕭何病重時,孝惠帝親自去探望相國的病情,趁機問道:“您百年之后,誰可以接替您的職位?”蕭何回答說:“了解臣下的沒有誰能超過國君的?!毙⒒莸壅f:“曹參怎么樣?”蕭何叩頭說:“皇上找到合適的人選了!我死后也沒有什么遺憾了!”
蕭相國何者的原文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平民時,何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
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zhuǎn)漕給軍,漢王數(shù)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zhí)銳,多者百余戰(zhàn),少者數(shù)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zhàn),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薄爸C狗乎?”曰:“知之?!备叩墼唬骸胺颢C,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fā)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fā)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候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候上已聞淮陰候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wèi)。諸君皆賀,召平獨吊。
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毕鄧鴱钠溆?,高帝乃大喜。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毙⒒菰唬骸安軈⒑稳?”何頓首曰:“帝得之矣! 臣死不恨矣!”(節(jié)選自《史記·蕭相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