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24 08:33:01作者:佚名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翻譯是:唯有不爭的處事態(tài)度,天下才會沒有人能與之抗衡。該語句出自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xué)著作《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二章》。其中:夫是句首語氣詞,表示發(fā)議論;唯是副詞,解釋為“唯有,只有”的意思,莫的意思是沒有;爭是指抗衡的意思。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委曲便會保全,屈枉便會直伸;低洼便會充盈,陳舊便會更新;少取便會獲得,貪多便會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堅守這一原則作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古時所謂“委曲便會保全”的話,怎么會是空話呢?它實實在在能夠達(dá)到。
1、曲:委屈。
2、全:保全。
3、枉:屈、穹曲。
4、敞;凋敞。
5、抱一:抱,守。一,即道。此意為守道。
6、式:法式,范式。
7、見:同“現(xiàn)”。
8、明:彰明。
9、伐:夸。
老子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zhàn)爭不斷。嚴(yán)酷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道德經(jīng)》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yīng)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兜赖陆?jīng)》的語言非常講究藝術(shù)性,運用了多種修辭方式,使詞句準(zhǔn)確、鮮明、生動,富有說理性和感染力。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jīng)》,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xué)說對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