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05 03:06:26作者:未知
1、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清康熙年間,張英擔(dān)任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他老家桐城的官邸與吳家為鄰,兩家院落之間有條巷子,供雙方出入使用。后來吳家要建新房,想占這條路,張家人不同意。雙方爭執(zhí)不下,將官司打到當(dāng)?shù)乜h衙??h官考慮到兩家人都是名門望族,不敢輕易了斷。
2、這時,張家人一氣之下寫封加急信送給張英,要求他出面解決。張英看了信后,認為應(yīng)該謙讓鄰里,他在給家里的回信中寫了四句話:千里來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家人閱罷,明白其中含義,主動讓出三尺空地。吳家見狀,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3、六尺巷里曾誕生過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它昭示中國人zhi民追求和諧的傳統(tǒng)美德,閃耀著超越時空的思想光輝?!傲呦铩笔且话讶松某咦?,值得我們經(jīng)常拿出來量一量;更是一種人生修養(yǎng)境地的隱喻,值得我們經(jīng)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會走出人生天地寬,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無愧后人的歷史評說。
4、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長100米、寬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間,巷道兩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著“禮讓”二字?!扒Ю锛視粸閴?,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存,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這首“讓墻詩”就出自六尺巷一段歷史典故。史料記載:張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書于后寄歸。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5、包容忍讓,平等待人,作為一種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心胸開闊,恭謙禮讓的人為世人敬仰。在建立和諧社會的進程中,這種謙和禮讓的傳統(tǒng)就更需要發(fā)揚光大。“六尺巷”典故,在如今已遠遠超出其本意,成為彰顯中華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