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4 06:05:14作者:未知
1、潮州,廣東省地級市,潮汕四市之一,汕潮揭都市圈城市之一,廣東省政府批復確定的廣東省東部門戶城市。潮州地處中國廣東東部,北靠梅州,南瀕南海,東鄰漳州,西接揭陽、汕頭。下轄2個區(qū)、1個縣(2019年),總面積3146平方千米。2020年末,潮州市戶籍總?cè)丝?75.93萬人。
2、潮州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對外開放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瓷都,中國嶺頭單叢茶之鄉(xiāng)、全國重點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茶葉)生產(chǎn)示范基地、中國食品名城、國家園林城市,潮州菜之鄉(xiāng)、中國不銹鋼制品之鄉(xiāng)、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xiāng),革命老區(qū)蘇區(qū)、華僑之鄉(xiāng)、港澳臺同胞祖籍地之一。
3、潮州是一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潮汕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潮州是隋代經(jīng)略臺灣的始發(fā)地,唐代以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和對臺的通道。出生在境內(nèi)的名人有國學泰斗饒宗頤、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全球腦王”鄭林楷、香港喜劇演員吳耀漢等。
4、2020年,潮州市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初步核算數(shù))1096.98億元,比2019年增長1.3%;三次產(chǎn)業(yè)結(jié)構比重為9.7:47.3:43。
5、廣東省潮州市由原潮州府潮安縣、饒平縣合置。廣東潮汕地區(qū)的汕頭、潮州、揭陽三市自古是同屬一個地級行政區(qū),古稱潮州府,當代原稱汕頭市,潮州市人文歷史悠久,根據(jù)出土文物考證,潮州已有一萬年以上的人類生活史,八千年的史前文化史和人類文明,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6、在舊石器時代,潮州已有人類居住繁衍;在新石器時代,潮州文明已與中原文明實現(xiàn)同步。
7、秦朝至三國,隸屬南??そ谊柨h。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揭陽縣,隸屬南???,自此,潮汕地區(qū)始有正式行政建制。秦朝至三國,南??そ谊柨h域包括今廣東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汕尾市部分、梅州大部及福建漳州南部一帶。
8、晉朝至清朝,屬廣州義安郡、潮州府。晉并吳后,晉太康元年(280年),在漢揭陽縣的大部分地域上置海陽縣,海陽縣域廣及今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梅州大部。晉咸和六年(331年)將漢揭陽縣域劃分為海陽、潮陽、海寧、綏安4縣并入東官郡,晉義熙九年(413年)析東官郡置義安郡,以秦漢揭陽縣地域置義安郡,郡治駐海陽縣,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5縣。
9、南朝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義安郡海陽縣設程鄉(xiāng)縣(梅縣建置之始),程鄉(xiāng)轄境包括今梅江區(qū)、梅縣區(qū)、蕉嶺縣、平遠縣全部及豐順縣部分,南齊義安郡轄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綏安、程鄉(xiāng)6縣。
10、隋開皇十一年(591年),以原義安郡地域置潮州,州治駐海陽縣,潮州轄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xiāng)6縣。
11、唐天寶元年(742年),潮 州改稱潮陽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潮州。
12、宋宣和三年(1121年),析潮州海陽縣復置揭陽縣,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xiāng)4縣。
13、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州為路,稱潮州路。潮州路轄海陽、揭陽、潮陽3縣。
14、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為府,稱潮州府。潮州府轄海陽、揭陽、潮陽、程鄉(xiāng)4縣。
15、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嘉應州,潮州府轄海陽、揭 陽、潮陽、 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8縣;乾隆三年(1738年),置豐順縣后,潮州府轄9個縣。
16、民國初,廢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后改潮梅鎮(zhèn)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州城;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設為廣東省第五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為第六區(qū);1949年4月,析為第七區(qū)、第八區(qū),專署均駐潮州城。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設潮汕臨時專署、粵東辦事處、粵東行政公署,均駐潮州城;1955年9月,行署治所才遷往汕頭;1956年,設汕頭地區(qū)專員公署;1953年1月,以潮安縣城關鎮(zhèn)設為潮安市;1953年6月,經(jīng)政務院批準改稱為潮州市,為省轄市;1958年11月,撤銷潮州市建制,其地域并入潮安縣;1979年8月,國務院批準以潮州鎮(zhèn)以及下津、臥石、社光、黃金塘、六畝等5個村地域,恢復潮州市建制;1983年12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潮安縣,其行政區(qū)域并入潮州市,潮州市為省轄縣級市,委托汕頭市代管;1988年12月,省政府批準潮州市歸省直接領導,享受市(地)一級管理權限;1989年12月,省委決定潮州市為副地級市;1991年12月,國務院調(diào)整潮汕地區(qū)行政區(qū)劃,潮州市升格為地級市,轄新設立的湘橋區(qū)(縣級)、新恢復的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
18、1952年,置廣東省粵東行政區(qū),治駐潮安縣,轄21縣,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1953年1月,拆潮安縣屬和城屬的城關鎮(zhèn),設潮安市,當年改名潮州市,縣市平行并立,同屬粵東行署領導。
20、1956年置汕頭地區(qū)專員公署,署治駐汕頭市,汕頭專區(qū)管轄潮安、潮陽、揭陽、饒平、惠來、大埔、普寧、澄海、豐順、南澳、海豐、陸豐、梅縣、興寧、五華、蕉嶺、平遠、鎮(zhèn)平18縣和汕頭市,汕頭專區(qū)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5市。
21、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qū),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qū)分出,歸屬梅縣專區(qū),后改為梅州市。
22、1968年成立汕頭地區(qū)革命委員會,治駐汕頭市,汕頭地區(qū)轄潮安、潮陽、揭陽、揭西、澄海、普寧、饒平、惠來、南澳、陸豐、海豐11縣和汕頭市,汕頭地區(qū)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23、1979年8月1日,潮安縣恢復潮州市建制,隸屬汕頭地區(qū)管轄。
24、1980年1月,以潮州鎮(zhèn)和下津、六畝、臥石、黃金塘、社光5個大隊的地域重建潮州市,縣、市再次分開建制,隸屬汕頭地區(qū)管轄。
25、1983年7月,潮安縣并入潮州市,隸屬汕頭市管轄。1983年9月汕頭市析出汕尾市域。1983年7月汕頭地市合并,汕頭市為省直轄市,轄今揭陽、饒平、澄海區(qū)、南澳、潮陽、普寧、惠來、揭西、海豐、陸豐、縣級潮州市等10縣1市及安平等5區(qū)。汕頭市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1983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qū)(1988年海陸豐設今汕尾市)后,汕頭市轄境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26、1991年4月汕頭經(jīng)濟特區(qū)區(qū)域擴大到整個汕頭市區(qū),面積234平方千米。1991年12月汕頭市分治為今汕頭、潮州、揭陽三市,饒平縣歸潮州市管,揭西縣、普寧縣、惠來縣歸揭陽市管,南澳縣、澄??h、潮陽縣、經(jīng)濟特區(qū)等歸汕頭市管。潮州市升格擴大區(qū)域,原潮州市的區(qū)劃為新設置的湘橋區(qū)和新恢復的潮安縣。
27、2013年6月28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將潮安縣(2013年7月改為潮安區(qū))的磷溪鎮(zhèn)、官塘鎮(zhèn)、鐵鋪鎮(zhèn)三鎮(zhèn)劃歸潮州市湘橋區(qū)管轄。
28、潮州市下轄2個市轄區(qū)(湘橋區(qū)、潮安區(qū))、1個縣(饒平縣),另設楓溪區(qū)管委會。 共設9個街道辦事處、41個鎮(zhèn)、891個村民委員會、120個居民委員會。楓溪區(qū)由楓溪鎮(zhèn)、潮州火車站區(qū),以及由湘橋區(qū)鳳新街道分出的池湖、蔡隴兩個管理區(qū)組成,轄5個社區(qū)、26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