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10-11 17:39:01作者:智慧百科
1、此地?zé)o銀三百兩(拼音:cǐ dì wú yín sānbǎi liǎng)是一則來源于民間故事的成語,故事中說:有人把銀子埋在地里,上面寫了個“此地?zé)o銀三百兩”的字牌;鄰居李四(一說王二)看到字牌,在字牌另一面寫上“隔壁李四(王二)未曾偷”。后人用“此地?zé)o銀三百兩”來比喻本想掩蓋事實,反而暴露了真相;在句中可充當主語、分句。
2、成語出處:“此地?zé)o銀三百兩”來源于一則流傳于民間的故事。一般認為,這句話來自魯迅先生《偽自由書·推背圖》里的一則故事。說的是某人將三十兩銀子埋在地里,他唯恐別人知曉,遂于此間豎立一塊木板,上書曰:“此地?zé)o銀三十兩?!备舯谕醵雌贫四吆?。當晚就把銀子偷回家。不知他是有意調(diào)侃,還是意在解脫自己,竟然也如法炮制,于木板背面留言道:“隔壁王二未曾偷。”這里令人生疑的地方是:書里記述的銀子是“三十兩”,可民間俗語所言的卻是“三百兩”,量上存在很大差異。作為事物考源來講,似乎有失嚴謹。其實,“此地?zé)o銀三百兩”一語,早在清代的《龍圖耳錄》里就有記載。此書的第四十回:“見了大哥,就說柳兄沒到這里來?!笔Y平笑道:“如此一說,那明是告訴大哥,柳兄在這里了。豈不是‘此地?zé)o銀三百兩’么?”據(jù)考證,《龍圖耳錄》系無名氏觀賞清嘉道間說書藝人石玉昆說唱《龍圖公案》時所記之腳本,故云“耳錄”。由此可見,此書與魯迅先生的《偽自由書》相比,自然要早得多。換言之,《偽自由書》中所講的故事,并非“此地?zé)o銀三百兩”的最早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