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4 04:50:07作者:未知
張耳,大梁人。陳馀,也是大梁人。陳馀年紀(jì)小,他把張耳當(dāng)作父輩看待,二人結(jié)下了生死之交。陳涉在蘄縣起義,張耳、陳馀通報姓名,求見陳涉。后來,陳涉自立為王。任命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馀為左右校尉,帶領(lǐng)三千兵士,在白馬津渡過黃河,來到河北各縣。他們攻克趙地十多個城邑,其余的則據(jù)城防守,拒不投降。于是率軍向東北方向進(jìn)攻范陽。
來到邯鄲,張耳、陳馀聽說周章的軍隊進(jìn)關(guān),攻到戲地敗退下來了;又聽說各路將軍為陳王攻城略地,卻因別人在陳王面前進(jìn)讒言而被殺。加之張耳、陳馀抱怨陳王不任命他們兩個做將軍,而讓他們做校尉,于是向武臣獻(xiàn)計稱王。武臣采納了這個建議,于是自立為趙王。任命陳馀為大將軍,張耳為丞相。武臣派人報告了陳王,陳王大怒。房君進(jìn)諫說:“不如乘勢派人向他們道賀,讓武臣立即率軍西進(jìn),攻打秦國?!标愅趼爮牧怂挠嬄?,派使者向趙國慶賀,催促趙軍趕快西向入關(guān)。張耳和趙王歇一起逃到巨鹿城后,被王離包圍。而巨鹿城中糧食吃完了,張耳多次派人要陳馀出兵解圍,陳馀不敢發(fā)兵。張耳大怒,怨恨陳馀。那時候,燕、齊、楚聽到趙王告急的消息,都來援助。張耳、趙王歇才被從巨鹿救出。張耳與陳馀一見面就責(zé)備陳馀。陳馀生氣地說:“沒想到你對我的怨恨這么深!你以為我舍不得這個將軍頭銜嗎?”于是解下印綬要還給張耳,張耳不肯接受。陳馀去廁所時,有位賓客勸張耳說:“聽說天賜的而不接受,那是沒有好后果的?!?/p>
張耳于是佩帶陳馀的印綬,收編了陳馀的部下。陳馀回來看到這情形,抱怨張耳不肯辭讓,氣憤地走了。張耳于是接收了陳馀的軍隊。從此張耳、陳馀之間也就有了怨恨。田榮正想樹立黨羽,就派兵給陳馀。陳馀征集三縣兵士,攻擊張耳。于是張耳逃到漢,漢王對他非常優(yōu)厚。陳馀打敗張耳,收復(fù)了全部趙地。漢二年,漢王向東襲擊楚國,派使者請求趙國發(fā)兵一起攻楚。陳馀說:“只有漢殺了張耳我們才出兵。”于是漢王找了一個長相和張耳相像的人,將他殺了,把人頭送給陳馀,陳馀于是出兵援助漢。后來,陳馀聽說了張耳假死的事,就背叛了漢。漢派張耳和韓信攻克了趙的井陘,在泜水邊把陳馀殺了。五年秋,張耳去世,漢封其謚號為景王。曰:張耳、陳馀是世人公認(rèn)的賢者,他們的賓客、仆役都是天下豪杰。但是張耳、陳馀起初貧賤時相互信任,為生死之交,難道還有什么讓人懷疑的嗎!到了他們擁有高位,爭權(quán)奪利的時候,終于相互殘殺,為什么過去是那樣的傾慕信任,后來卻相互背叛呢?勢利之交,古人就以此為羞恥,大概講的就是這種情形吧。
原文節(jié)選:張耳,大梁人也。陳馀,亦大梁人。馀年少,父事耳,相與為刎頸交。陳涉起蘄至陳,耳、馀上謁涉。后,陳立為王。以武臣為將軍,耳、馀為左右校尉,與卒三千人,從白馬渡河。至諸縣,下趙十余城,余皆城守莫肯下。乃引兵東北擊范陽。至邯鄲耳馀聞周章軍入關(guān)至戲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多以讒毀得罪誅怨陳王不以為將軍而以為校尉乃說武臣王。武臣乃聽,遂立為趙王。以馀為大將軍,耳為丞相。使人報陳王,陳王大怒,房君諫曰:“不如因而賀之,使急引兵西擊秦?!标愅鯊钠溆?,使使者賀趙,趣兵西入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