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的意思是什么 怎么理解碧波蕩漾的意思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4 06:09:05作者:未知
韓信名言:1、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3、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qū))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列為漢初三杰,與彭越、英布并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漢朝開國功臣韓信,是秦末漢初時期耀眼的將領,若僅從軍事才能來看,唯有西楚霸王項羽可以跟他相提并論,“兵仙”的稱號實至名歸。作為不世出軍事奇才,韓信難免有恃才傲物的心理,能讓他欽佩的人屈指可數(shù),還曾對劉邦說:“您最多可指揮十萬兵馬,而我韓信則沒有上限。”但是,有一人令韓信打心底佩服,此人生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死后被尊為神。
李左車,戰(zhàn)國末年趙國名將李牧的孫子,自幼熟讀兵法、謀略方面的書籍,長大后成為趙王歇身邊的謀臣,因功被封為廣武君。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趙王覺得項羽實力較強,就站到了他的陣營。劉劉邦派韓信帶著上萬漢軍進攻趙國,想將其一舉拿下,有更多與項羽決戰(zhàn)的資本。趙王就任命成安君陳余為統(tǒng)帥,李左車為二把手,率領近二十萬兵馬迎戰(zhàn)。此次韓信屬于遠征,糧食補給肯定匱乏,若不能速戰(zhàn)速決,最后肯定會陷入極為被動的境地,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對于漢軍的處境,李左車了如指掌,他就提出“宜守不宜攻”計策,并要親率精兵斷了韓信的糧草。
奈何陳余太過輕敵,認為自己的兵力遠多于漢軍,絲毫不畏懼韓信,果斷拒絕了李左車的建議。韓信經(jīng)過深思熟慮,以一小部分士兵為誘餌,引出了趙軍的主力,然后趁機攻占了敵軍的大本營,一戰(zhàn)就擊潰了趙國的精銳,并順勢生擒趙王。破城之后,韓信命人在城中到處貼懸賞令,只要能活捉李左車,即可得到千金的封賞,而且還強調(diào)不能傷害他。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有人抓到李左車,并連夜把他送到韓信面前領賞。韓信沒有食言,當場賞給那人千兩黃金,隨后就親手為李左車松綁,并以師父的禮節(jié)相待。
李左車本打算寧死也不說一句話,但最終他被韓信的誠意所感動,放棄了內(nèi)心的仇恨,成為韓信最寵信的謀士,也有人說韓信拜李左車為師。此后,李左車獻上了不少計策,幫助韓信兵不血刃地滅掉燕國,而后又平定了齊國,創(chuàng)造了令后人膜拜的輝煌戰(zhàn)績。
劉邦登基稱帝后,功高震主的韓信被貶為淮陰侯,即使如此,劉邦仍不放心,隨后就把李左車召入京城,讓他輔佐太子劉盈。韓信被呂雉處死后,李左車心痛萬分,他選擇了辭官歸隱,“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的至理名言,就是出自李左車之口。另外,李左車還著有兵書《廣武君》,死后被民間尊為“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