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7-26 12:02:47作者:未知
2018年5月22日,故宮博物院,工人們在對地磚進行修補。針對宮內地面地磚因歷史悠久、行人踩踏等損毀實際,故宮博物院分塊、分時、分段對破損地面進行修補。圖/視覺中國
600多年的故宮,伴著600多年的修繕史。明清時期,故宮有過五次大修。新中國成立初期和1974年進行了兩次重修。
2002年,針對古建筑現狀,故宮再次啟動大規(guī)模修繕計劃。此次修繕持續(xù)18年,因其規(guī)??涨氨环Q為“百年大修”。
2013年9月8日,午門東側雁翅樓,工人在腳手架上進行維修施工。黃月 攝
2015年4月2日,大高玄殿建筑群,工人們將需要更換的玻璃窗拆下。新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修繕之路并不平順。故宮古建筑修繕在長期發(fā)展中已形成獨有的工藝方法和體系,曾培養(yǎng)了幾代優(yōu)秀的工匠隊伍。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介紹,由于古建與普通工程建筑管理特點不同,故宮古建修復遇到招投標、政府采購等問題。因為自身單位無法參與故宮工程招投標的限制,2010年故宮修繕隊伍解散。后來一些單位承接故宮古建項目,都是在中標以后開始籌建隊伍,大量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施工人員進入故宮,“我們發(fā)現這個問題后就叫停了一些項目”。
2016年全國兩會,單霽翔作為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關于建立故宮古建筑研究性保護機制的提案》。其中提及,對于故宮古建筑修繕來說,“特事特辦”就不能再把古建筑修繕作為“古建筑修繕工程”,而必須上升為“研究性保護項目”,不能再采取“項目招投標”方式確定實施隊伍,而必須有穩(wěn)定的掌握官式古建筑修繕保護技藝的專業(yè)隊伍。
2016年11月26日,西華門北側,工程人員測量城磚數據。當日,故宮城墻修繕工程正式開工。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17年10月13日,古建木作“比武”現場。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同年,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啟動。這是故宮創(chuàng)新啟動的四項研究性保護項目中為首的一項,其余三項為乾隆花園、大高玄殿和紫禁城城墻。
該項目是故宮博物院在古建修繕方面的首次嘗試,即以保護的手段、研究的態(tài)度對待古建筑修繕,使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還原和展現歷史信息。
2018年4月15日,故宮修繕古建筑。圖/視覺中國
此后兩年多時間,研究人員開展了33項課題研究,進行了文物記錄和撤陳、文物殘損病害修復、古建筑勘察測繪、匠人培訓選拔等工作。2018年9月3日,養(yǎng)心殿正式啟動古建修繕工程。單霽翔表示,未來故宮每項工程都將是研究性保護項目。
今年年初,北京市文物局陸續(xù)對一批文物修繕工程作出批復,故宮城墻(西北段)列入其中。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播出時,曾一度引發(fā)熱議。片中鐘表修復師王津說,“干這一行要坐得住,必須安靜、安靜、再安靜”,顯示出工匠與文物間的相知相遇,千年傳統(tǒng)技藝的傳承和溫度。古建修繕,亦如此。
2018年9月3日,養(yǎng)心殿屋頂的寶匣是故宮第一個被發(fā)現的彩繪寶匣。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2018年9月3日,養(yǎng)心殿,存放在正脊的寶匣被取下。當日,養(yǎng)心殿正式進入古建筑研究性保護修繕工作的實施階段。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記者 尹亞飛 浦峰 馬瑾倩
編輯 劉晶 張湘涓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