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09-09 15:06:18作者:未知
1、金石灘,位于東部海濱,在長達8公里的海岸線上,山海相間,礁石林立,風景秀美,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震旦紀、寒武紀的地質(zhì)地貌、沉積巖石、古生物化石形成了近百景點,各種海蝕岸、海蝕洞、海蝕柱,千姿百態(tài),“石猴觀?!薄ⅰ按簌i展翅”、“恐龍?zhí)胶!钡辱蜩蛉缟?,被專家學者稱之為“海上石林”、“天然的地質(zhì)博物館”、“凝固的動物世界”,其中的龜裂石形成于六億年前,是目前世界上塊體最大的奇石。
2、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坐落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大連南部海濱的中部。占地面積118萬平方米,有著4000余米的曲折海岸線。園內(nèi)藍天碧海、青山奇石、山水融融,構(gòu)成了綺麗的海濱風光。這里有亞洲最大以展示珊瑚礁生物群為主的大型海洋生物館——珊瑚館;世界最大、中國唯一的展示極地海洋動物及極地體驗的場館——極地館;全國最大的半自然狀態(tài)的人工鳥籠——鳥語林;全國最大的花崗巖動物石雕——群虎雕塑以及化腐朽為神奇的馬駟驥根雕藝術(shù)館等文明全國的旅游景點;有全國最長的大型跨??罩兴鞯?;大連南部海域最大的旅游觀光船;特種電影播放場所——四維影院以及驚險刺激的侏羅紀激流探險、海盜船、蹦極、速降等游樂設施。
3、本溪水洞,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中國遼寧省本溪市東郊,距市中心26公里。本溪水洞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世界第一長的地下充水溶洞,于1983年對外開放;1994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97年被國際旅游洞穴協(xié)會接納為亞洲首批會員;2002年3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A級名勝風景區(qū),并通過了ISO9002質(zhì)量體系認證。本溪水洞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接待了12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中、外游客800余萬人次,其中包括40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亞洲一流”、“世界罕見”。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qū)是以水洞為中心,包括溫泉、廟后山、關(guān)門山、湯溝和鐵剎山在內(nèi)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集山、水、洞、泉、湖、林等自然景觀和寺廟、古人類遺址等人文景觀于一體,同大連海濱、千山風光、長白山景聯(lián)袂相映形成東北亞風景旅游勝地之一。
4、紅海灘風景廊道景區(qū),遼河口紅海灘旅游區(qū)位于盤錦市遼河右岸,有一處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qū)。在渤海之濱的這塊120萬畝的濕地葦叢中,棲息著丹頂鶴、黑嘴鷗等260多種鳥類。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濕地資源為依托,以舉世罕見的紅海灘、世界最大的蘆葦蕩為背景,是一處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完美結(jié)合的純綠色生態(tài)旅游系統(tǒng)。遼河口紅海灘旅游區(qū)現(xiàn)已投入資金3.2億元,完成了初期開發(fā)項目,包括游客接待中心、紅海灘碼頭、萬米觀光長廊、葦海迷宮及餐廳等。
5、千山,千山,古稱積翠山千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經(jīng)遼陽、海城、蓋州、岫巖,止于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里,縱貫整個遼東半島。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岳型風景區(qū)”,被譽為“東北明珠”。千山千山位于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里處,總面積44平方公里,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千山,以奇峰、巖松、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仙人臺,又名觀音峰,位于南部游覽區(qū)諸山脈之巔,大安、中會,香巖諸寺和五龍宮諸廟宇拱衛(wèi)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qū)最高峰。
6、沈陽植物園,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東陵區(qū)高坎鎮(zhèn)中馬村,被命名為“遼寧省五十大佳景”、“沈陽市十五大旅游景觀”和“沈陽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光榮稱號的沈陽植物園,是一座以植物科研、植物科普和植物景觀為主,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jié)合,觀賞性與知識性、娛樂性為一體的科研、科普基地和旅游觀光勝地。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東陵區(qū)雙園路301號,西距市內(nèi)僅十公里。占地面積211公頃。其中,綠地面積196公頃,水面6.5公頃,道路及建筑6.9公頃。園址境內(nèi)山崗起伏、湖水蕩漾、松杉蒼翠、花團錦簇、葉舞藤飛、草坪如鋪、亭臺潔雅、飛瀑如練、五光十色,香飄滿園,步移景異,美不勝收。
7、張氏帥府,“張氏帥府博物館”原“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座落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學良舊居內(nèi),1988年12月對外開放。該館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7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600平方米。張學良舊居從建設至今已經(jīng)有88年歷史了,沈陽人稱其為“張氏帥府”、“大帥府”,是張學良將軍及其父親張作霖的官邸和私宅。這是由青磚高墻圍起的院落和院外若干建筑所組合成的龐大建筑群,于1914年由張學良將軍的父親張作霖興建,1916年入住。以后又不斷擴建,逐步形成了由東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個部分組成的的建筑體系,各個建筑風格各異,有中國傳統(tǒng)式,中西合璧式、羅馬式、北歐式、日本式。上個世紀后期,“張氏帥府”被國家列為全國優(yōu)秀近代建筑群。
8、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沈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筑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shù)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著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nóng)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鐫刻著“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睆臍垰v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著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fā)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管內(nèi)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9、沈陽故宮,清代入關(guān)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后,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nèi)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guī)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xiàn)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xù)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
10、青山溝,青山溝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寬甸的北部山區(qū),由“青山湖”、“飛瀑澗”、“虎塘溝”三大景區(qū)組成。127平方公里的景區(qū)面積,散布著126個大小景點,光瀑布就有36條。在眾多的風景名勝區(qū)中也堪稱佼佼者。沉睡了億萬年的青山湖風景區(qū),尤如“仙女未出浴”鎖在深山人未識,是藝術(shù)家超凡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她。修路、架橋、建村、把這顆埋藏在泥土的“明珠”展現(xiàn)于世,她是遼寧人的驕傲,也是東北人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