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0 07:10:06作者:未知
1、江陰黑杜酒。又名杜酒,相傳為酒仙杜康在江陰居住時所造。黑杜酒既不同于淡薄乏味的江南傳統(tǒng)米酒,又不同于兇烈味辣的北方高粱酒,而是一種醇厚香甜、酒度適中之佳釀。江陰黑杜酒,從投料到釀成酒,需要五十天時間,酒成后,還要密封兩年以上。這種酒味道甘香,酒質(zhì)醇厚,富有營養(yǎng),常食有強身健脾,理氣活血的功能。產(chǎn)婦在月子里,常用核桃肉、芝麻加此酒蒸透了吃,用來排污補身。
2、華士醬油 又稱“鼎國醬油”,江陰華士釀造生產(chǎn),創(chuàng)制于1853年(咸豐三年)。它選 用優(yōu)質(zhì)大豆和面粉為原料,發(fā)酵成醬后經(jīng)日曬夜露一年,充分成熟上色再制醬油,故色澤 濃赤,醬香醇厚,味鮮可口,久存不壞。該醬油近百年來蜚聲江南,并遠銷內(nèi)地、邊疆。
3、拖爐餅。源于鄉(xiāng)間面食提爐餅。提爐是一種烹制工具,由桶爐和爐蓋組成。爐蓋為鐵制品,待燒燙后嚴密蓋在桶爐上,上下烘烤,集中熱氣,慢慢烤熟爐餅。后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提爐不再用于制作拖爐餅的過程中,而只用煎盤,并減少了油糖,具體的做法是,用無勁頭而增肥的熱面團做餅殼,包時,加了餡心(拖爐餅的主要餡心是薺菜),放幾粒板油丁,撮一些白糖,收口后要撳扁成餅,然后刷水撒白芝麻,用平底鍋煎制,煎時爐火不宜過旺,用文火煎到兩面黃,便噴水加蓋燜,燜熟即出鍋。剛出鍋的拖爐餅,巴掌般大,圓溜溜,黃光光,軟兜兜,油汪汪,色味俱佳,十分可口。但餅里的油汁滾燙,品嘗時要少咬,慢嚼,細品。拖爐餅宜熱吃,因餡心中有板油丁,且用豬油煎制,如冷了吃,便會失去許多佳味。有書記載:其制法重用油酥食糖,以炙炭復(fù)于煎盤,上下同時煎烘,以黃透為度,無外焦內(nèi)生之弊,甜咸適口,為餅中佳品。
4、顧山燒餅。顧名思義是江陰顧山鎮(zhèn)所產(chǎn)的燒餅,又因其始制于每年的春天,且其餡所用之薺菜,也是春天之物,故顧山燒餅亦名春餅。顧山燒餅的取料,制用方法與拖爐餅大同小異。其皮都是起酥的。其餡,都是用薺菜,豆沙,棗仁,核桃仁,豬板油丁,白糖,桂花等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