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2-14 11:56:40作者:智慧百科
精忠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仲冬月初十,祠堂占地約一畝余,配有跑馬習武場地。祠堂大門屋頂上垛有花脊。進門便是一戲樓,樓頂也垛有花瓷彩色脊領,皆為細瓷鑲成的戲文,中有宮殿式的圖案,脊梁兩頭塑有鰲魚,頭向下,尾朝上,故人們稱之為花祠堂。
戲樓兩旁建有書樓,由戲樓再上幾級石梯便是祠堂正殿,殿脊領也和戲樓一樣做有花脊。殿正中塑有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元帥像,頭戴帥盔,全身披掛,五綹青須,莊嚴肅穆。兩旁塑有岳云、張憲(張憲是岳飛收的義子,與岳飛一同被秦檜殺害)二將,岳云手抱一對銅錘,張憲手抱一對銅锏,塑像全是金身。神龕精雕、彩畫。祠堂正殿左側建有房屋,供每年清明會使用,殿右側建有樓房,與左邊相同,外面建有男女廁所,由原族長設有專人管理。岳飛被害后,其家屬被趕到海南島,很多姓岳的都怕株連,或把岳改為樂姓,或逃向其他省地,直到宋孝宗即位后經(jīng)岳飛第三子岳霖的兒子岳珂上書呼冤,宋孝宗于公元(1163年)才詔還其家屬,褒封后裔,敕建精忠祠。當時有落戶浙江杭州一帶的,有落戶山東一帶的,有落戶湖北、湖南、廣東一帶的,直到明末清初四川,移民中岳姓一支是由湖北麻城孝感遷到鹽亭縣二井子即金雞場。越數(shù)年后,從金雞場一個分支遷到西蓬文井場一帶繁衍生息。到清光緒年間,岳氏族人日漸興盛。民國十七年,鹽亭岳氏族人岳履亨、岳子明等應文井場岳夔龍(號栗齋)、岳體廉(號繼周)、岳拔生(號翠軒)、岳大章(號相周)、岳必孝(號維三)、岳體鰲(號君容)等函邀西充十房代表十四人,西充文井飛鳳山代表四人,三臺代表三人,連同鹽亭縣發(fā)起人十人在文井場召開大會,一致認為金雞場岳氏所修《岳忠武王世譜》較為詳細,其后并派代表到鹽亭金雞場聯(lián)宗,接受所傳族譜共計六本,其中對岳氏源流記述明白。今文井鎮(zhèn)姓岳后裔皆為岳飛第三子岳霖之后,并在族譜內(nèi)注明“世數(shù)”,在文井族人中除清代早建精忠祠(花祠堂)修建規(guī)模較大外,民國末期還有文井今八大隊石巖灣和今文井十大隊小地名青鋼灣建有小祠堂。解放后祠堂尚存,到破四舊時部分被毀。地址:交通路線:從蓬溪中學進入學宛路,行駛290米;左轉,進入迎賓大道,行駛520米;左前方轉彎,進入映月街,行駛840米;右轉,進入蜀北下路,行駛40米;請直行,進入蜀北中路,行駛1.3公里;請直行,進入蜀北上路,行駛1.3公里;左轉,進入城北街,行駛200米;右轉,進入金蓬路,行駛17.2公里;右轉,從金蓬路到文井鎮(zhèn),行駛80米;到達文井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