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羅浮山5A級名勝景區(qū) 惠州羅浮山風景區(qū)旅游
2023-01-31
更新時間:2022-11-24 11:25:01作者:智慧百科
福泉古城垣建于明代,明代是貴州開發(fā)的一個重要時期,而貴州自古又是西南大通道,所以興起了數(shù)千座衛(wèi)城和府、州、縣城,建起數(shù)以千計的屯堡,由湖廣通往云南的大驛道上也修建了許多衛(wèi)所。城堡聳立在萬山叢中,巍然峨然,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
由于軍事防御的需要,城堡多建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或負山面水,或夾河而建,講究山川形勝。貴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料極其豐富,城垣大都用石頭構筑,與平原、丘陵地區(qū)的土筑城、磚筑城大不相同,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城垣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包括高大的墻體、城門、城樓、串樓、垛口、窩鋪,還有月城、護城河、水關等。在群山中修建眾多的石城,需要開山鑿石,比其他地方要艱難得多。福泉古城垣是屬于當年的平越衛(wèi)城,從這座城堡可以遙想當年貴州古石頭城的風貌。平越衛(wèi)城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修建的,起初是一座土城。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便改為石頭城。它的周長有4700米,墻高7米,厚3米。原先有4座石拱的城門,3座月城。“月城”就是在城門外邊還加上一個半“月”形的城墻,用來增強防御功能。在每座城門上都建有一座城樓,它的功能主要是可以登高遠眺,互通信息。到了明成化二年(1466),平越衛(wèi)的指揮張能,因考慮到如果城被圍困時,城中就會斷絕水源,于是就另外開辟了一座小西門,將河流引入城中,稱為“小西門水城”。又到了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知府楊可陶、指揮奚同柱又在水城外增加了一個外城,長約170米。要增加這樣一個外城的目的就在于要把河流的一段圍進城來,以防止敵人斷絕水源。外城的城墻與原先的古城墻連接成一氣,沿著兇嶺伸進了河水中,然后,又沿著對岸的山脊,蜿蜒盤旋,而河水則通過城墻腳下的孔道流進了城中。外城的城垣跨河而建,在水中建起了石拱橋。石拱橋一共有3個孔,長25米。為了防止敵人偷襲,在橋孔都安置了鐵柵和閘門。外城的城墻上開著一道小門,有路通向城外。在外城中還建起了一道水壩,橫跨在河上,這道水壩長43米,寬6米,高2.6米,方便人們行走。并且在壩下設計了5個泄水孔,水量小的時候,河水從孔道中流過,洪水期間,河水就從壩上翻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古城、古堡等大多都已消失,能夠僥幸保存下來的古城墻已是寥若星辰。因此,福泉古城垣在古代軍事、建筑方面上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門票:詳情咨詢景區(qū)開放時間:全天地址: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交通參考路線:從福泉汽車站進入朝陽路,行駛240米;左轉,進入灑金北路,行駛1.2公里;右轉,進入X914,行駛7.6公里;右轉,從X914到古城垣,行駛2.3公里;到達古城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