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5 21:31:44作者:未知
鷯哥是馳名中外的大型、鳴叫型籠養(yǎng)觀賞鳥。其歌聲嘹亮婉轉(zhuǎn)、富有旋律,并善于模仿他鳥鳴聲,經(jīng)過訓練還能模仿人語,學唱簡單歌曲。唐代白居易詩贊鷯哥耳聰心慧舌端巧,鳥語人言無不通,正是鷯哥善學人語的生動寫照。
(1)形態(tài)特征。體長28.1厘米,嘴峰22毫米,翅164毫米,尾80毫米,跗蹠30毫米。初級飛羽中部貫以斜行白斑,其余體羽黑色,有強烈紫色(頭頂、上背和胸)、藍綠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或深藍色(其余體表)的光澤。故此種鳥雖體黑而不丑。后頭兩側(cè)各有鮮黃色肉質(zhì)垂片,與眼下和眼后的三角形大塊鮮黃裸露的皮相連。據(jù)說肉垂小者聰慧靈敏,易學人語;肉垂大者接受能力差,反應慢。這種說法有待證實。在形態(tài)和羽色上雌雄鳥極相似。眼暗褐色,嘴基橙紅,末端鮮黃,腳、趾鮮黃色。
(2)生活習性。棲息于多林的平原或山地,尤常見于林緣及林間小而積的開闊地上。嗜吃野果。果樹上的果實成熟期間,尤其是無花果或類似多果肉的果實成熟季節(jié),常和其他嗜吃果實的鳥類大群光臨。也兼吃昆蟲,如蚱蠕、白蟻等。此鳥善鳴,能發(fā)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diào),從低沉粗澀的咯咯聲以至高亢怡悅的尖銳聲,并能仿效人言。
(3)飼養(yǎng)管理。鷯哥活潑喜動,飼養(yǎng)籠要高大寬敞,宜選用大號八哥籠。飼養(yǎng)以蛋米為主,每日加喂2次鷯哥粉,每次的量以在1小時之內(nèi)吃完為宜。另外,還要適量喂給水果和昆蟲。鷯哥食量大,糞便多,故鳥籠清潔要勤,必須每日洗刷]次,夏、秋季至少隔天水浴1次。鷯哥比較耐熱,但怕冷,冬季要注意保暖。
(4)繁殖。野生鷯哥的繁殖期為2-5月份,一年可繁殖1-2次。早春開始筑巢于樹洞中,內(nèi)墊雜草、細枝、羽毛等。每巢產(chǎn)卵3-4枚,卵呈橢圓形,卵殼呈鮮亮的藍綠色,有淡紫色和紅褐色斑點。孵卵以雌鳥為主,雄鳥擔任警戒,孵化期15-18天。
(5)調(diào)教。調(diào)教鷯哥學唱和說話應從幼鳥開始。其生性膽怯怕驚,不寅外出遛鳥,可在家中籠養(yǎng)喜鵲等鳴禽,或播放鳴禽鳴唱錄音及其他欲教會其鳴叫的聲響錄音。經(jīng)過馴化,鷯哥不但對人的畏懼心理可以得到改善,還能學會許多種鳥和動物的叫聲。鷯哥學說人語不需捻舌,且口齒伶俐,吐字清楚。訓練時應在每日清晨選擇安靜環(huán)境。教它學一些簡單的語句,并激勵些其愛吃的食物。訓練要有耐心,學會了一句再教第二句。此鳥接受能力頗強,千萬別在它面前說些無聊或罵人的話,免得被其學會有辱養(yǎng)鳥之文明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