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5 21:36:15作者:未知
電孵機孵化法是比較科學且效果好的孵化方法,目前已有火力、電力兩用的孵化器,操作時應掌握以下兩點:
1)要做好孵化前的準備工作,使用孵化機前要作詳細的檢查,特別是要檢查電氣線路各個接頭是否銜接,各部分螺絲有無松動。軸承和滑動部分要加油。入孵前三天要進行試溫。可多用幾支溫度計放在機內(nèi)上、中,下各蛋盤上,并將孵化器內(nèi)的導電溫度計調(diào)到37.8℃,關(guān)好機門,開動機器,連續(xù)運轉(zhuǎn),調(diào)整溫度直至達到所需標準,穩(wěn)定到24小時以上才可上蛋。試溫時還應調(diào)節(jié)濕度和警鈴。最好在下午3~4時入孵,這樣可使小雞出殼大部分在白天,以便工作。
2)要掌握好孵化的基本條件
溫度:應根據(jù)孵化器的性能,室內(nèi)溫度、季節(jié),品種施溫。種蛋來源少,需分批入蛋時,宜采用恒溫孵化。每批蛋要求交叉間隔放置。冬天以37.6—37.8℃,夏天以37.5℃為宜。
濕度:第1至7天相對濕度為05~60%;第8^18天為50—55%;第19-21天為60~65%。后期濕度稍高。
通風與涼蛋:通風換氣可供給胚胎健康發(fā)育和代謝所需的新鮮空氣,減少機內(nèi)的二氧化碳。當機內(nèi)二氧化碳含量超過2%時,胚胎發(fā)育緩慢,死亡率高,弱雛增多。因此,夏天孵化器的進、出氣孔應全部打開,其它季節(jié),第1~2天將進出氣孔關(guān)上外,第3~12天,每天應打開進、出氣孔,小雞臨出殼時更要有充足的新鮮空氣。
孵化至中后期,胚胎會產(chǎn)生大量的生理熱,因此,需要涼蛋。通過上下調(diào)盤,可及時排除多余的熱量。降低溫度可刺激胚胎,又可滿足胚胎對氧氣的需要,加強其新陳代謝,促進發(fā)育。涼蛋時將供熱電源切斷,照常轉(zhuǎn)動風扇,打開孵化機門。如蛋溫過高,則將蛋盤或出雛盤抽出,放在機外降溫。涼蛋時間,在入孵前期和冬天每次10-15分鐘,后期或熱天可達30分鐘,一般蛋皮溫度降至32℃為宜。
翻蛋:翻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幫助胚胎運動,保持胎位正常,使蛋受熱均勻。一般每2小時翻蛋一次,每次翻蛋角度為45度。
3)要搞好驗蛋與落盤.
驗蛋:驗蛋又叫照蛋,一般進行2次,通過驗蛋可觀察胚胎發(fā)育是否正常,并及時地將無精蛋、死精蛋、死胎蛋,破裂蛋剔除。第一次驗蛋(頭照).在入孵后第5~6天進行。此時發(fā)育正常的胚胎,能明顯看清黑點,血管網(wǎng)鮮紅,擴散面大(如蜘蛛網(wǎng)狀),胚胎下沉或隱豫約可見.照蛋時蛋內(nèi)沒有血絲的蛋是無精蛋;有黑點但血絲不明顯有是弱精蛋;有黑色而且血絲形成一個血圈的是死精器,
第二次驗蛋。在入孵后第18、19天進行。此時發(fā)育良好的胚胎,除氣室外,已占滿蛋的全部空間,頸部緊壓氣室,使邊界也彎曲。血管粗大,有時可見胎動,農(nóng)村常用溫水驗蛋。即取一盆約36—40℃溫水,將已孵化至17---18天的蛋放入溫水中,若見蛋在溫水中擺動,即為活胚胎。
落盤:孵化至18--19天,將胚蛋從孵化器的孵化盤移剄出雛盤內(nèi),稱為落盤.將蛋平放在出雛盤上,再移入出雛機孵化,這時停止翻蛋,水盤要加水,水面上再加鐵絲網(wǎng),防止小雞受淹,并保持黑暗、安靜的環(huán)境,以提高出雛率。
當小雞出殼率達到20%時,在出雛機內(nèi)可進行一次福爾馬林熏蒸消毒,其方法與種蛋消毒相同,歷時15分鐘。當出雛率達70%時,應及時分出絨毛已干的小雞,放入盛雛箱內(nèi)。盛雛箱須做好墊草、保溫等工作;正常出雛時間為20.5天。未能及時啄殼,出殼的胚蛋,可用40℃的溫水噴灑,幫助出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