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5 22:32:34作者:佚名
林蛙是早春低溫條件下產(chǎn)卵的蛙類,胚胎發(fā)育和孵化是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的。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對低溫條件都有很強的適應性和抵抗力??稍?℃左右的水中正常發(fā)育,但發(fā)育較慢,發(fā)育的適宜溫度是5-14℃,在此溫度下胚胎發(fā)育迅速。
水質狀況對蛙卵發(fā)育孵化有著重要影響,特別是水中泥沙含量。當水中有泥沙時,就會污染卵團,形成沉水卵,降低孵化率。所以在蛙卵孵化期間,一是要保持水的相對靜止;二是要防止泥沙進入,始終保持良好的水質。
林蛙卵的孵化方法可以參照牛蛙和美國青蛙的孵化方法,盡可能模擬其自然孵化的條件,但要便于人工管理,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孵化筐孵化法、孵化箱孵化法、散放孵化法。這些孵化方法牛蛙和美國青蛙都可參考使用。
1.孵化筐孵化法
孵化筐是用枝條編織而成,圓形,直徑為80厘米,高30厘米。
使用孵化筐有兩種方法:一是將筐集中放在孵化池中;二是將筐分散放于飼養(yǎng)池或孵化池中。
(1)孵化筐集中孵化。將筐密集地放到孵化池里,如圖4-4所示。在一個12平方米的孵化池中可放10-12個筐,每筐放10-12個卵團,共可孵化卵100-144團。孵化水深保持在25-30厘米,孵化筐內水層保持在15-20厘米。這種孵化方法的優(yōu)點是管理方便,水溫易于控制。但孵化到一定的階段要進行疏散。在蝌蚪出膜之前疏散,可以用細孔抄網(wǎng)將卵塊撈出,裝入水桶,按一定的放養(yǎng)密度放到蝌蚪飼養(yǎng)池中的孵化筐里繼續(xù)孵化。如果已經(jīng)孵出蝌蚪,必須停止疏散,需等蝌蚪生長10天以后才能疏散。飼養(yǎng)池中的孵化箱要放在池中水流緩慢而平靜之處,避開進水口和出水口,防止水流的沖擊和泥沙的混入。孵化筐要用木樁固定,以防風吹在池內漂動。
(2)孵化筐分散孵化。將孵化筐直接放入蝌蚪飼養(yǎng)池。在1個12平方米的飼養(yǎng)池中放一兩個孵化筐,每筐內放12個卵團。這種方法管理起來不如集中放孵化筐方便,水溫和水質的調節(jié)和控制較困難。所以還是以孵化筐集中孵化法為宜。
2.孵化箱孵化法
前已述及,解化箱類似產(chǎn)卵箱,常用的規(guī)格為50厘米×60厘米×30厘米,制作方法同產(chǎn)卵箱。孵化箱箱底鐵紗孔眼大小約為0.5-1厘米,以孵化出來1周左右的蝌蚪能自由鉆出為標準。孵化箱四周用塑料窗紗包圍,這樣箱內和箱外水溫一樣,水體更新速度快。
孵化箱的放置方法與孵化筐的放置方法相同,可分密集放置和分散放置兩種情況。在投放卵團時,盡量同一時間所產(chǎn)的卵放在同一個孵化箱內,這樣孵化出的蝌蚪生長發(fā)育比較整齊一致。
無論孵化箱還是孵化筐,當孵化20天左右,蝌蚪離孵化器而能自由活動之后,要及時將孵化器從水池中取出沖刷干凈,曬干入庫保管好翌年再用。
3.散放孵化法
散放孵化法是將蛙卵直接散敖到孵化池、蝌蚪飼養(yǎng)池、天然水池等處孵化,與前兩種孵化法的區(qū)別在于不用孵化器,蛙卵直接放入水池中孵化。散放孵化法也有幾種不同情況,可分為塑料薄膜孵化池散放、飼養(yǎng)池散放、天然水池散放等情況。
(1)塑料薄膜孵化池散放孵化法。按每平方米水面投放10個卵團的密度實行密集孵化。投放卵團時,要用小網(wǎng)從桶內撈出卵團,輕輕放入水中,不要攪混池水。這種孵化方法效果較好,因為水溫高,水質清潔,孵化率較高。
(2)飼養(yǎng)池散放孵化。法將蛙卵直接放到蝌蚪飼養(yǎng)池內孵化,這是一種孵化和蝌蚪飼養(yǎng)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是農(nóng)民常采用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從產(chǎn)卵池取出蛙卵,按每平方米水面1團卵的密度將卵團放入水池。這個密度在孵化之后基本不用疏散蝌蚪。如果飼養(yǎng)池少,密度可大些,多投放些卵團,每平方米3-5團,待孵化后疏散蝌蚪。水面積較大時,卵團常常被水流沖擊或風吹漂動,聚集一塊,影響孵化,要用木條放在池中,擺成方形格,每格1-2平方米,把卵團分隔在方格中。亦可在水池中拉草繩或割些枝條散放在池里,以起到穩(wěn)定卵團的作用。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容易形成大量沉水卵,胚胎死亡嚴重,孵化率較低。
(3)天然水池孵化法。選擇面積為10-20平方米、水深30-50厘米的自然水坑作為孵化池,但必須水質好,水源充足。并在投放蛙卵之前對水坑進行清理,清除殘枝落葉及石塊等,并進行消毒處理,然后灌入新水,經(jīng)過充分曝曬后使用。要注意水面不能太大,水不能太深。其放養(yǎng)密度和管理方法同飼養(yǎng)池孵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