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6 11:05:38作者:未知
由于水產動物養(yǎng)殖的特殊性,決定了以魚類為主水生動物疾病防治技術和方法上的獨特性。只有樹立了“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新觀念,采取系統(tǒng)性的和各有側重的預防措施,運用科學全面和適宜的治療方法,才能積極地預防和治療魚病,降低疾病死亡風險,取得良好的生產經濟效益。
一、了解漁業(yè)生產的特殊性樹立正確的疾病防治觀念
漁業(yè)生產的主要對象是魚類,由于魚類是終生生活在水中和用鰓呼吸的變溫動物,決定了漁業(yè)養(yǎng)殖的特殊性和防治魚病的獨特性。一是因為生活在水中,很難及時發(fā)現疾病的產生、發(fā)展,發(fā)現時往往已經開始死亡。受變溫動物和多種影響,很難及時發(fā)現并準確判斷屬于魚病原因造成吃食狀況改變,往往以為屬于水溫變化,上頓過飽吃食,天氣突變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二是診斷疾病比較困難?;铙w難撈起,撈起的多是不新鮮或已腐敗的,加之診斷疾病既需要表面觀察,解剖觀測,甚至是鏡檢病菌,化驗水質、肉質,還需要了解環(huán)境變化,投餌施肥等情況,還有疾病種類繁多,同時并發(fā),很難及時診斷。三是給藥的困難和療效不顯著。病情嚴重的魚已經停食,不可能采取強制內服藥物,單-外用藥物療效較低,水體越大,越難用藥。網箱潑酒,掛袋掛簍受水體流動、交換影響,藥量不穩(wěn)定,維持時間短。小水體撈起浸泡消毒造成新創(chuàng)傷。四是疾病造成死亡時或是體形不完整,有病灶,多數已沉底腐敗后上浮,往往無銷售和食用價值,傳染性疾病暴發(fā)很快,迅速死亡給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魚病防治觀念,提高防范意識、減少風險,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全過程預防,全方位治療。
1、提高魚類自身的抗病免疫能力
①根據魚類種與種之問抵御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害能力的不同,通過雜交產生新品種,選育久經考驗存活下來的強壯個體作為親魚,篩選生長快的個體作為養(yǎng)殖對象。漁業(yè)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制定標準,頒發(fā)證件,年審檢查把關,發(fā)布新品種推廣許可等途徑已經把關,作為養(yǎng)殖生產者堅持到有資質證件的苗種生產場家進苗,選擇抗病力強的品種。
②制作和注射、浸泡、口服疫苗。以注射效果為好。草青魚在水花階段浸泡草魚出血魚病疫苗,7-l0公分后可注射以防“四大病”為主的多聯體疫苗為好,這是提高草青魚抗病能力和成活率的最有效途徑。
③減少魚類應急反應。魚類在運輸、養(yǎng)殖中的缺氧,有害物質浸害,高低溫刺激,飽饑反應等應急反應,都會破壞和干擾自身的生理生化反應,降低免疫能力。主要對策是掌握好合適的運輸方式和裝運密度,減少和縮短缺氧浮頭程度和時間,轉移水體時避免水溫差過大。
2、改善魚類的生活生長環(huán)境,鏟除適宜有害病菌生長、蔓延、暴發(fā)的溫床。一般來說,有害細菌、寄生蟲和病毒在水體環(huán)境中是存在的,數量密度沒達到一定程度,魚類是不會得病的。只有合適的“溫床”產生以后,才會迅速擴增,導致疾病死亡。主要方法是:
①改善水溫狀況。一般l0-l4攝氏度適宜大多數病菌生長。水溫變化較大,還可以造成上下水體的對流,帶起有害物質,降低水體質量,這是春夏之交和白露前后魚易得病的主要原因。方法是避免適宜病菌繁衍生長時操作創(chuàng)傷,鏟除過多的淤泥,保持水體深度合適。
②保證水體中充足的溶氧,減少有害因素。養(yǎng)殖水體周圍無高大物體,合理的放養(yǎng)密度和混養(yǎng),合理地設置網箱結構,及時排出老水和加注新水或清洗網箱加快水體交換,用生石灰調節(jié)水質呈弱堿性,保持浮游生物種群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