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8 19:30:34作者:佚名
別名:卷耳、葹、苓耳、胡葈xi、地葵、枲耳、葈耳、白胡荽、常枲、爵耳。
性味:苦辛,寒,有毒。
歸經:歸肺;脾;肝經。
入藥部位:菊科植物蒼耳的莖葉。
內服:煎湯,2~4錢;搗汁、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水洗。
功效:祛風散熱,解毒殺蟲。
主治:治頭風,頭暈,濕痹拘攣,目赤、目翳,風癩,疔腫,熱毒瘡瘍,便秘,及發(fā)熱、神經癥狀等,但均較輕微。有人指出:在服用大劑量時,應注意安全,以免發(fā)生中毒事故。
②治療慢性鼻炎
據50余例臨床觀察,有效率在50%以上。具有抗過敏作用。對急性副鼻竇炎也有效果。用法:蒼耳全草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當于生藥2克)肌肉注射,每日1~2次。
③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
蒼耳草2兩(干的1兩),煎服,每日1劑。輕者3~5天,重者7~10天即可見效。
④治療早期血吸蟲病
用蒼耳全草2兩,檳榔1.5兩,煎成6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食前服,連服10天。治療32例,患者食欲增加,體力增強,一般體征均見好轉;3個月后28例曾復查大便,血吸蟲卵陰轉率為78.6%。常見的藥物反應有腹痛、腹瀉、頭暈和惡心等。
1.《千金·食治》:不可共豬肉食。
2.《唐本草》:忌米泔。
3.《本草從新》:散氣耗血,虛人勿服。
此植物據云能止血,人接觸蒼耳,可致皮炎;家畜(特別是豬)吃未生真葉之幼苗,可致中毒。
①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陰干為末,如常酒服一大錢。(《斗門方》)
②治中風傷寒頭痛,又療疔腫困重:生搗蒼耳根葉,和小兒尿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療本草》)
③治中風,頭痛,濕痹,四肢拘攣痛:蒼耳嫩苗葉一斤,酥一兩。先煮蒼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盞半,煎豉取汁一盞半,入蒼耳及五味,調和作羹,入酥食之。(《圣惠方》蒼耳葉羹)
④治赤白下?。荷n耳草不拘多少,洗凈,以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白湯下。(《醫(yī)方摘元》)
⑤治目上星翳:鮮蒼耳草,搗爛涂膏藥上貼太陽穴。(《浙江民間草藥》)
⑥治大風及諸風疾:蒼耳不以多少,碾為細末,用大風(子)油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荊芥茶送下,不拘時候服。(《履巉巖本草》)
⑦治癩:嫩蒼耳、荷葉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袖珍方》)
⑧治疔腫,出根:蒼耳燒作灰,和臘月豬脂封之。(《本草拾遺》)
⑨治熱毒攻手足,赤腫焮熱,疼痛欲脫:蒼耳草絞取汁以漬之。(《千金方))
⑩治中耳炎:鮮蒼耳全草五錢(干的三錢)。沖開水半碗服。(《福建民間草藥》)
⑾治疥瘡痔漏:蒼耳全草煎湯熏洗。(《閩東本草》)
⑿治風疹和遍身濕癢:蒼耳全草煎湯外洗。(《閩東本草》)
⒀治赤白汗斑:蒼耳嫩葉尖和膏鹽擂爛。五、六月間擦之,五、七次。(《摘元方》)
⒁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縑絲,搗汁一盞服,仍以渣敷之。(《摘元方》)
⒂治蟲咬性皮炎:鮮蒼耳莖葉、白礬、明雄各適量。共搗成膏,外敷螫咬處,固定。(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1.《名醫(yī)別錄》:治膝痛,溪毒。
2.《藥性論》:主肝家熱,明目。
3.《唐本草》:主大風,癲癎,頭風,濕痹,毒在骨髓,除諸毒螫,殺疳濕NI,主腰膝中風毒。亦主猘狗毒。
4.《本草拾遺》:葉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黃好睡。
5.《履巉巖本草》:去風活血。
6.《本草綱目》:善通頂門連腦。
7.《天寶本草》:去風解毒。治肚大青筋,皮膚瘙癢,風濕癥。
8.《廣東中藥》:治血癬,痰火核,感冒,鼻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