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6-19 11:32:09作者:佚名
別名: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入膀胱、腎經。
入藥部位:傘形科植物羌活的干燥根。
形態(tài)特征: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莖粗壯,伸長呈竹節(jié)狀。根頸部有枯萎葉鞘。莖直立,圓柱形,中空,有縱直細條紋,帶紫色。其性溫,解表散寒、祛寒濕,用于外感風寒、頭痛無汗、寒濕痹、上肢風濕疼痛。 生長于海拔2000-4000米的林緣及灌叢內;分布于中國的陜西、四川、甘肅、青海、西藏。
用法:煎湯,3-10g;或入丸、散。
炮制:除去雜質,搶水洗凈,潤透,切厚片,曬干或低溫干燥,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主治:風寒感冒,風寒濕痹,項強筋急,骨節(jié)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作用:1、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fā)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于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jié)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痹湯。
該品辛香溫燥之性較烈,故陰虧血虛者慎用;陰虛頭痛者慎用;血虛痹痛忌服。
①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羌活四至五錢,板藍根、蒲公英各一兩。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龍華醫(yī)院)
②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醫(yī)級》羌活湯)
③解牙臨寒:羌活、防風、蒼術、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④治太陽經頭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紅豆二個。為末,鼻內搐之。(《玉機微義》)
⑤治客寒犯腦,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干姜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醫(y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⑥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術,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羌附湯)
⑦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藁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內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1、《唐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本草綱目》:羌后、獨活,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jié),但氣有剛劣不同爾。[1]
3、《雷公炮制藥性解》: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fā)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里。
4、《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胖風,治風濕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亦。
5、《本經逢原》: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窮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fā)汗散表,透關利節(jié),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于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