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于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蛇不但有食用價值,同時也有藥用價值,也是一種養(yǎng)殖有著較高效益的項目,需要注意養(yǎng)殖的技巧,那么,蛇的養(yǎng)殖周期要多久以及養(yǎng)殖蛇要注意什么?下面我們來進行一下了解。
一、餌料投喂
由于蛇種不同,對食物適口性不盡相同,每個蛇種對食物要求有一定選擇性。例如銀環(huán)蛇喜食黃鱔、泥鰍;眼鏡蛇喜食青蛙與其他小蛇;尖吻蝮愛吃蛙類、蟾蜍、蜥蜴、鼠類和鳥類;眼鏡王蛇喜食無毒蛇;滑鼠蛇喜食青蛙和蟾蜍;百花錦蛇喜食老鼠。應根據(jù)不同蛇種,結合當?shù)仫暳腺Y源選擇食物,同時可通過捕、養(yǎng)、繁來豐富食物來源。根據(jù)國外的經(jīng)驗,把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鈣、鱗、礦物質等,輔以維生素A、B2、調以適量水灌入腸衣,制成香腸,誘導蛇進食,為廣辟蛇的食物來源提供了借鑒。
蛇的食量究竟有多大?目前還沒有完整資料,一般認為在活動期間,每月的食量接近自身體重的1/2。一條體重500克以上的尖吻蝮,每月喂餌料250克。此外,餌料必須豐富多樣,這是養(yǎng)好蛇的關鍵所在。
在5—11月的活動期間,一般每周投喂一次,或飼料池常備“活食”,隨時吃、任意捕。多數(shù)蛇類對食物需求量最大的月份是5月、7月和10月。5月份是懷卵期,對營養(yǎng)要求高。7月份是產(chǎn)卵期,產(chǎn)完卵后身體虛弱,需大量進食滋補身體。10月份處于冬眠前夕,需蓄積營養(yǎng)御寒和越冬。滿足這三個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是關系到能否養(yǎng)好蛇的大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平時大、小蛇應分開管理,免得出現(xiàn)大蛇吞食小蛇現(xiàn)象。投喂時間隨蛇種的活動規(guī)律而定,如金環(huán)蛇喜在夜間活動,應在晚間蛇出洞前,將餌料投在蛇窩附近,讓蛇容易找到。飼料以新鮮的活食為好,嚴禁喂變質的蛋類,及時消除腐敗的殘餌。
二、越冬過夏
蛇為變溫動物,當環(huán)境溫度低于13℃以下時,即進入休眠狀態(tài)。野生蛇類常因冬季保溫條件差,有時越冬死亡達1/3—2/3。因此,越冬管理非常重要,這是關系到養(yǎng)蛇成敗的大問題,越冬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工作。
(1)入冬前抓好蛇培膘復壯,讓蛇多吃、吃飽、吃好、體內沉積更多脂肪。不取或少取膽汁、蛇毒。
(2)給蛇窩、蛇房加土加草,封閉窩房門洞,嚴防有寒風侵襲。
(3)群居過冬。把同種蛇十余條、幾十條聚集在一起越冬,窩上蓋上較厚的土層和稻草、麥秸等保溫物,使蛇窩處于凍土層以下。群居越冬能使體溫提高1—2度。平時不要去驚動蛇群,讓蛇進入最佳冬眠狀態(tài)。
(4)窩房內放一盆清水,既可調節(jié)濕度,又可供蛇蘇醒時飲用。越冬環(huán)境的相對溫度維持在8℃為宜。
采取上述綜合措施,一般均能安全越冬。若氣溫更低,應進一步采取防寒保溫措施,在整個蛇窩房的頂部與四周覆蓋1—5米厚的土,或在通道上人工取暖,安置電暖氣或電熱爐等,但不宜使窩房溫度超過8℃以上,更不能使窩房的溫度驟然升高或下降,否則會使整個窩房中的蛇時而出蟄(蘇醒),時而入蟄(冬眠)而導致大量死亡。
此外,春回大地,正是蛇類復蘇出洞的時候,也是容易死蛇的階段,特別注意防風、防寒、保溫,及時供給餌料和飲水。
炎夏酷暑季節(jié),外界氣溫超過35℃時,必須在蛇場內搭設蔭棚,灑水降溫。
通過以上關于蛇的養(yǎng)殖周期要多久以及養(yǎng)殖蛇要注意什么的介紹,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養(yǎng)殖蛇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事情,不但要注意喂養(yǎng)的情況,同時也要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進行不同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