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生蟲病是一些寄生蟲寄生在人和動物的身體里所引起的疾病。寄生蟲病是世界上分布廣、種類多、危害嚴重的一類疾病。寄生蟲病有蛔蟲病、蟯蟲病等種類。
豬寄生蟲病對豬的危害特別嚴重,輕者發(fā)育不良,生長緩慢,重者形成僵豬甚至死亡。驅除生豬體內的寄生蟲,是防治生豬疾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根據不同年齡、體質、病情和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采取不同方法,在對癥治療、提高病豬抵抗力的基礎上,應用恰當的驅蟲藥。驅蟲是生豬育肥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要獲得較理想的效果卻要掌握一定技巧。
有蟲豬一般表現為生長緩慢或長期消瘦、呼吸急促、咳嗽、豬毛粗亂無光、臥地吃食、糞便帶血等,一般多見于2~6月齡豬。
蛔蟲病
如何科學的、有效地驅蟲呢?我們先了解一下體內寄生蟲蛔蟲的發(fā)育史,由蟲卵發(fā)育到Ⅰ期幼蟲需要10天左右,由Ⅰ期幼蟲到Ⅱ期幼蟲需4天左右,由Ⅱ期幼蟲到感染性蟲卵需21天~35天,然后被豬攝食,進入小腸,再經過1天~2天移行進入肝臟,再經過4天~11天發(fā)育成Ⅲ期幼蟲,然后進入心臟、肺臟,再經過6天~13天發(fā)育成Ⅳ期幼蟲。然后移行至咽,通過豬的吞咽動作,再次進入腸道,發(fā)育成為成蟲。這段由蟲卵發(fā)育成為成蟲的時間為75天左右。
搞好豬舍和運動場的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定期預防性驅蟲與左旋咪唑,8毫克每千克體重復混飼料,或5%的物種稱為皮下或肌肉注射。也可以用阿苯達唑,10毫克每公斤體重混合飼料1次喂服。
豬疥應保持清潔,衛(wèi)生,通風干燥。豬用肥皂和水徹底清洗受影響的地區(qū),可以是5毫升/公斤溴氰菊酯噴灑液體,液體3升,和5天的治療,每2或3次。和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根據豬的皮下注射0.3毫克每公斤體重的5 - 7天的時間間隔,大多數可治愈。
據此可判定豬三個月左右驅蟲1次,較為合理,推薦使用“4+2”驅蟲模式:即種公豬、種母豬一年驅蟲4次,育肥豬驅2次(斷奶后15天驅1次,30千克左右再驅1次),藥物可選用威遠金伊維,1千克拌料1噸,連用7天。
蠕形螨阿維菌素皮下,0.3毫克每千克體重,并擺脫線蟲。每周注射1次 , 3 ~ 4為一個療程。當繼發(fā)細菌感染,可部分應用抗菌,止癢,藥物過敏。
豬弓形蟲病可嘧啶磺胺嘧啶加甲氧胺治療70毫克每千克體重,口服,每日兩次,一次一個3 - 4天。調料也可以喂復方新諾明,100公斤飼料添加60克。農場和疾病磺胺類——6——甲氧嘧啶(methoxypyrimidine),80毫克每公斤體重為7天口服預防弓形蟲病。
豬的寄生蟲分為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體內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線蟲、絳蟲等,體外寄生蟲主要是疥螨。
建議:
選好豬驅蟲藥
驅線蟲藥有左旋咪唑、甲苯唑、敵百蟲等;抗吸蟲藥有硝硫氰胺和硫雙二氯酚;驅囊蟲藥有吡喹酮;抗弓形體病有乙氨嘧啶和磺胺類藥物等。粉劑和片劑適用于清除消化道的寄生蟲,針劑則適用于清除寄生在呼吸系統(tǒng)和肝、腎等器官的蟲體,乳劑用于防治蜱螨等體外寄生蟲較恰當。但無論選用何種藥物,用一段時間后最好更換另一種,以免產生抗藥性,影響驅蟲效果。
把握好驅蟲時機
給豬驅蟲不僅要對癥下藥,還要注意投藥時間。過早投藥達不到驅蟲效果,太遲則影響豬的發(fā)育,形成僵豬。應根據蟲體的種類、發(fā)育情況和季節(jié)等確定驅蟲時間。通常情況下,首次給豬驅蟲最好在2.5~3.0月齡時進行,這樣就能把幾種寄生蟲一起打下。冬季是驅蟲的黃金季節(jié),在這個季節(jié)驅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驅蟲前先禁食
為了便于豬體對驅蟲藥物的吸收,驅蟲前應禁食12~18小時,晚上7~8點時將藥物與飼料拌勻,一次讓豬吃完,若豬不吃,可在飼料中加入少量鹽水或糖精,以增強其適口性;群養(yǎng)時,先計算好用藥量,將藥研碎,均勻地拌入飼料中,驅蟲期間(一般為6天)要在固定地點飼喂、圈養(yǎng)、清便等并對場地進行清理和消毒。
豬舍場地要消毒
有些養(yǎng)豬戶給豬驅蟲后,豬舍不清理不消毒,結果排出的蟲體和蟲卵又被豬食入而引發(fā)再次感染。正確的做法是:驅蟲后要及時清除糞便,堆積發(fā)酵、焚燒或深埋;豬舍地面、墻壁和飼槽要用5%的石灰水消毒。
給豬驅蟲后,應仔細觀察
若出現中毒癥狀如嘔吐、腹瀉等,要立即將豬趕出欄舍,讓其自由活動,以緩解中毒癥狀;嚴重者讓其飲服半熟的綠豆湯;對拉稀者,取木炭或鍋底灰50克,拌入飼料中喂服,連服2~3天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