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生吃是甜的還是苦的?生菜生吃會有寄生蟲嗎
2022-12-04
更新時間:2022-03-15 22:23:21作者:未知
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是農業(yè)防災減災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提高水稻產量、保證產品質量、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保證,同時也是綠色大米生產的重要技術措施。大家一起來看看相關的信息吧。
在農業(yè)控制的基礎上提高作物抗性
農業(yè)防治措施的應用和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促進水稻生長,提高水稻抗病性。
(1) 推廣塑料盤育苗和旱育秧技術,培育壯苗,提高水稻幼苗抗病性;
(2) 減少田間侵染源,及時清除生長期的病株、穗,集中銷毀,如苗期疫病株、稻瘟病穗、稻曲病果、田間紋枯病核等;避免在病田種植。
(3) 合理施肥,充足的基肥,避免部分和過量施用氮肥,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施用,提高水稻抗病性;
(4) 合理密植,增加田間通風和透光率;加強水肥管理,經常進行淺水灌溉,雨后及時排水,特別是后期見干濕,促進水稻葉片衰老,增強抗病能力;
水稻生物多樣性、種植技術優(yōu)化、稻瘟病防治
根據不同水稻品種對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種抗性不同的原理,通過物種多樣性控制病害的發(fā)生發(fā)展。在生產中,常規(guī)稻與明礬按照6+1或8+1的規(guī)格混合。武定大白諾也可作為蘆泉地區(qū)的間作品種,可延緩葉瘟發(fā)生7-20天,控制稻瘟病30-50%,減少農藥使用2-3倍,提高水稻產量。
移栽后5-7天進行化學除草,按常規(guī)高產措施進行肥水管理,并進行病蟲害監(jiān)測。當葉瘟較輕時,不能使用殺蟲劑,三環(huán)唑可用于防治穗瘟1-2次。
水稻精準定量栽培技術,實現控病增產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是以水稻葉齡模型和群體質量為基礎的。通過準確定量播種量、插秧密度、氮肥總量和前后施用比例,合理推廣和控制水肥,水稻可以按照“小群體、壯體、高積累”的設計模式生長,充分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改善栽培環(huán)境,控制水稻病蟲害,實現優(yōu)質、高產、高效、安全的綜合生產目標。
水稻精確定量栽培的交叉指導原則:壯苗、擴行、減苗、調肥、控水。
實際措施
溫湯浸種:可防治水稻莖尖線蟲病。首先,將稻子在冷水中浸泡24小時,然后在45-47℃的溫水中浸泡5分鐘,然后在52-54℃的溫水中浸泡10分鐘。立即取出并冷卻,促進發(fā)芽和播種。
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化學防治仍是防治水稻病害的主要手段,但要科學、合理、安全地用藥,充分發(fā)揮化學防治的作用。
(1) 播種前種子處理。
播前用咪鮮胺種子處理對水稻秧苗病害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干苗可用25%石寶可或西維因2000倍液浸泡,地膜苗可用25%石寶可或西維因3000倍液浸泡72小時?;蚴褂脡衙鐒㊣I進行種子處理,用150ml處理5kg芽粒種子,覆蓋10小時后播種,或混播,可減少惡病質的發(fā)生,同時促進幼苗生長。使用壯苗劑II后的出苗期比常規(guī)育苗晚2-3天是正常的。
(2) 苗期控制
苗木綠、青枯?。旱蜏仃幱暧欣诟擅缇G、青枯病的發(fā)生。50%地酮0.6-1.0kg/畝、3%廣枯靈240-360g/畝、96%惡戊醇3000-4000倍液等藥劑可用于根系灌溉。同時,可以添加磷、鉀和葉面肥,促進幼苗生長,提高其抗病性。
苗期末施用糧藥:選用40%吡蟲啉(富士1號)60-75ml/畝,50%多菌靈1000倍液防治稻瘟病,控制本田期病源基數;
(3) 在田間階段,應在疾病控制的關鍵時期合理選擇化學品。
稻瘟?。喊凑铡翱厝~瘟防穗瘟”的策略,在稻瘟病初期選用40%噻唑200-250ml/畝、40%異吡嗪150-200ml/畝(也可防治水稻紋枯?。?0%稻瘟靈(富士1號)75-100ml/畝等藥劑進行防治;為防治穗瘟,選用75%三環(huán)唑20~25g/畝,孕穗至抽穗期噴施,50~75kg水噴施7~10d,2~3次。注意以上藥劑的單一藥劑,確保疾病控制效果。
水稻白葉枯?。喊l(fā)現中心病株后,可采用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20%農用鏈霉素(葉青雙)100-150g/畝、10%農用鏈霉素(枯枯枯寧)100-150g/畝等藥劑防治。
稻曲?。涸兴肽┢趪娛?0%井岡霉素,按50g/畝劑量控制,也可防治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首次發(fā)生紋枯病時,5%井崗霉素水100-150毫升(孕穗期和稻曲病),12.5%依那唑可濕性粉劑20-50克,10%六唑醇乳油40克,抽穗前20天,30%吡咯烷酮,樂果乳油(愛苗)15-20克/畝,24%硫代嘌呤酰胺懸浮劑(全穗)20毫升/畝,噴灑50-75公斤的水。每10天,視情況而定,1-2次。該溶液應盡可能噴灑在水稻莖基部的患病部位。
葉鞘腐?。号c稻瘟病防治相結合。
水稻矮縮?。簽榉乐嗡景s病,選用25%噻嗪可濕性粉劑25g/畝,10%吡蟲啉1000倍液防治稻田黑尾葉蟬第一代若蟲,在病毒傳播前消除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