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18 11:45:29作者:未知
1、多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一些發(fā)達(dá)國家早已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意志鍛煉、吃苦耐勞教育的重要性,并設(shè)計了各種方法來增強孩子的吃苦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日本孩子兩歲就開始意志鍛煉,自幼兒園到小學(xué),即使在大雪紛飛的冬天,男孩也只穿單褲,女孩穿短裙,磨練與嚴(yán)寒作斗爭的意志和毅力;在韓國,家長給孩子穿上羽絨服,讓他們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陣后再出來,讓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而在我國,這類教育做得很不夠,因此,作為家長要改變原來的教養(yǎng)態(tài)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干干凈凈。
2、讓孩子學(xué)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培養(yǎng)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發(fā)揮潛力能做到的事情,家長不要代勞,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家長多肯定、多鼓勵,要讓孩子在家長的肯定、鼓勵中提高克服困難、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能力和精神。即使有些事情做不好,家長也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客觀地為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為孩子提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和動力,只有這樣,孩子在遇到困難,才會慢慢養(yǎng)成不怕吃苦,不怕失敗的精神,從而學(xué)會承受和應(yīng)對各種困難挫折的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3、讓孩子適當(dāng)受一點批評。有的家長總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錯事,都不許說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養(yǎng)成了只聽得進好聽的話,而不能接受批評的壞習(xí)慣,也就是在精神上受不了一點苦。在學(xué)校一受到老師、同伴的批評,就逃課、逃學(xué),與同伴發(fā)生沖突;在家父母稍說不是,就哭鬧或賭氣拒絕進食,要家長好話說盡才善罷甘休。作為家長,可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缺點,這些缺點自己不知道,但別人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只有當(dāng)別人批評時,自己才知道錯在哪里,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并非討厭自己,而是幫助、愛護自己,讓孩子懂得有了缺點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就更受人喜愛,必要的批評能使孩子在悔悟之中鍛煉承受力,同時又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