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2 15:11:44作者:未知
1、接納。家長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自主意識的增強,我們要把這種現(xiàn)象當成好事,因為孩子長大了,他們開始具備獨自思考的能力了。細致的分辨、個性的突出正是這個年齡的特點。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的想法跟自己不一致粗暴地斷定孩子是錯誤的,必須糾正;也不能因為孩子出現(xiàn)了焦躁、不耐煩、抵觸的情緒,就武斷地認為孩子不乖、不聽話了。如果從一開始,家長就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對立的位置上,便失去了與孩子進一步對話的機會。所以,家長首先要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并且要意識到越是情緒狀況不佳的孩子,越是需要家長愛護和幫助的孩子。
2、引導。家長接納孩子敏感的情緒,但是不能放任孩子不恰當?shù)男袨?。溝通的前提是,父母是否完全接納了孩子有點糟糕的情緒,并且是否可以預計到在溝通過程中,孩子可能繼續(xù)暴發(fā)的情緒問題,而在上述兩種狀況下,父母是否可以合理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只有理清了這些問題,下一步的溝通才是有效的。引導一個行為不恰當?shù)暮⒆樱铌P(guān)鍵的是真誠客觀指出問題,就事論事,但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簽。溫和而堅定,是家長在引導過程中需要堅持的情緒狀態(tài)。我經(jīng)常看到有父母在管教孩子的過程當中,語氣輕蔑諷刺,把孩子的自尊踩到塵埃里。這個過程既看不到對問題的分析,也沒有解決的措施,只有歇斯底里的父母和憤怒無措的孩子。這樣的溝通不僅無效,反而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一個喪失自尊、自信的孩子,怎么可能擁有如花的未來?
3、贏得孩子。尊重孩子,是贏得孩子的關(guān)鍵。如果上面兩個步驟都可以順利地進行下來,那么此時的孩子對家長已經(jīng)少了很多抵觸,他已經(jīng)可以跟家長聊點兒心底的東西了。鼓勵孩子說出他真實的想法,這樣家長才能分析背后的原因。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看,行為不恰當?shù)暮⒆樱ǔ6即嬖跉w屬感或者價值感缺失的問題。明白了原因,家長也就有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底氣。問題的解決,依然要堅持尊重孩子的原則,鼓勵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只有孩子自己心甘情愿參與問題的解決,整個過程才有實際意義。孩子如果只是迫于父母的權(quán)威和恐嚇,暫時屈服,那這個問題遲早會像定時炸彈一樣再次爆發(fā),甚至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