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8 10:07:33作者:佚名
1、外形不同:哥窯瓷器的特點(diǎn)是胎薄釉厚、釉面開片,即釉面布滿龜裂的紋片,被譽(yù)為“瓷中珍品”。弟窯特點(diǎn)為胎骨厚實(shí)、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潤純潔,被譽(yù)為“青瓷之花”。
2、制作工藝不同:哥窯青瓷在燒造過程中,因?yàn)榇商ヅ蛎浵禂?shù)比胎釉膨脹系數(shù)大,燒成之后的青瓷表面布滿像裂痕一樣的紋路。弟窯在燒造粉青釉的時候,在往瓷胎上的涂釉料時,涂在一些轉(zhuǎn)折部分的會比較薄,燒造完成后會形成“出筋”現(xiàn)象。
3、性質(zhì)不同:哥窯為開片瓷,弟窯不是開片瓷。
4、紋路不同:哥窯紋路不僅比較深,而且也相對比較豐富,常見有鱔魚紋、黑藍(lán)紋、淺黃紋、魚子紋等等,相比較弟窯紋路比較少,也比較淺。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窯胎多紫黑色、鐵黑色、也有黃褐色。釉為失透的乳濁釉,釉面泛一層酥光,釉色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jié)合。
經(jīng)染色后大紋片呈深褐色,小紋片為黃褐色,也稱‘金絲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爐、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見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規(guī)整,釉面常見縮釉和棕眼。
造型有各式瓶、爐、洗、盤、罐等。論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質(zhì)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多種色調(diào),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各色。從時間上講,這里應(yīng)有早晚之別,從產(chǎn)地說也有恐非一個瓷窯的作品,情況是比較復(fù)雜的。
弟窯是一個古代瓷窯。相傳宋代在龍泉兄弟二人各主窯事,弟者稱弟窯,因名。習(xí)慣上所謂的弟窯即龍泉窯,亦稱章窯。相傳為弟弟章生二所主之窯。《處州府志》記載:“章生二,不知何時人,嘗主琉田窯,凡器之出于生二窯者,極青瑩,純粹不暇,如美玉。然一瓶一缽,動輒十?dāng)?shù)金?!?/p>
弟窯器以無紋者為貴,粉青釉為最佳。粉青色正是鐵還原的標(biāo)準(zhǔn)色。由于釉藥下注,往往在轉(zhuǎn)折部分釉藥較薄,露出白色胎骨,成一條白線,即就是所謂的“出筋”;這種出筋,也往往出現(xiàn)在凸雕的花紋上。弟窯還有翠青色,濃淡不一;豆綠色,顏色與汝窯器大致相同,往往不易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