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6 17:02:45作者:佚名
唐朝已經研發(fā)出紙了。中國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發(fā)明了造紙術,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用樹皮、麻頭及敝布、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制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后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發(fā)明于西漢時期、改進于東漢時期。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干之后剝離下來,可用于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制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干而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fā)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