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8 16:32:19作者:佚名
詩歌是一種用言語來表達思想情感的文章樣式。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韻律的要求,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國古代,將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叫做歌,現(xiàn)在一般統(tǒng)稱為詩歌。無論合樂與否,其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chǎn)、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fā)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tǒng)稱詩歌。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fēng)",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fā)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chuàng)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范圍。
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shù)、字數(shù)、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新詩,又稱"現(xiàn)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chǎn)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于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