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3-10 09:02:00作者:佚名
三九天是指從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個寒天,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時間。具體計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次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段便在"三九、四九天"。一直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此時寒氣已盡,天氣就暖和了。
冬至交節(jié)時間在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數(shù)到“九九”八十一天,即是在公歷3月下旬(春分前后)便“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由于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并非全國各地都如此,與數(shù)九“九九八十一天,九盡桃花開、春深日暖”相對應的只有我國部分地區(qū)。
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shù)九。”數(shù)九方法自古在我國民間口口相傳,有歷史、乏記載,至于起源何時,沒有確切的資料。為什么要數(shù)“九”呢?為什么不數(shù)二、三、四、五、六、七、八呢?
這與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陰陽的消長,陽長陰消就象征暖來寒去。九,為“至陽”之數(shù),也稱老陽,九又是至大之數(shù),“至陽之數(shù)”的積累意味著陰氣的日益消減,累至九次已到了頭,意味著寒去暖來,“春已深矣”了。
計算“三九天”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產(chǎn)、生活實踐基礎(chǔ)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態(tài)反映和天氣征兆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具有相當大的科學性,至今仍對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的安排起著指導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廣泛流傳在人們的口頭上,體現(xiàn)在人們的行為中。隨著歷史發(fā)展,各地的人們也根據(jù)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景象特征、農(nóng)事物候及風俗習慣,編排出了各種數(shù)九九的諺語、歌謠和順口溜?!皵?shù)九歌”在南北各地都有,不過歌詞版本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