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輕小夫妻的家,三居改一居,安放屋主的所有喜好!
2023-01-30
更新時(shí)間:2022-03-18 22:57:50作者:佚名
平輩之間稱呼對方時(shí),叫對方的字。稱呼自己時(shí),稱我。在古代,由于特別重視禮儀,所以名、字的稱呼上是十分講究的。在人際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而現(xiàn)代來說平輩直接的稱呼就沒有什么規(guī)矩怎么叫都可以。
古代稱呼的深層含義:中國人的稱呼,實(shí)質(zhì)上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史,其中蘊(yùn)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的沉淀與變遷。中國人的稱呼是宗法、習(xí)俗、等級、地位、聲望等的反映,尊長、后輩、上級、下屬各有各的一套稱呼,誰也不能逾越。
從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到國人對宗法禮制、尊卑長幼等禮法習(xí)俗的重視,對官職、科舉的表示方式。古往今來,中國人的稱呼既反映出了人們對于成功的觀念,又透射著一種“自卑下之道”的“謙恭精神”,這種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們的語言、稱呼中體現(xiàn)出來。
例如古代兄弟稱呼時(shí),古代以伯、仲、叔、季來表示兄弟間的排行順序;伯為老大,仲為老二,叔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稱“父”,父之次弟稱為“仲父”,仲父之弟稱為“叔父”,最小的叔叔稱“季父”,后來父之弟都統(tǒng)稱為“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