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4-05 13:26:47作者:未知
1、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在位時間1616年-1626年。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開國之君。二十五歲時起兵統(tǒng)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后金,割據(jù)遼東,建元天命。
2、清太宗皇太極(崇德),在位時間1626年-1643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鮮臣服于清朝。
3、清世祖福臨(順治),在位時間1644年-1661年。
崇德三年,出生于沈陽永福宮。六歲登基,年號順治,由和碩睿親王多爾袞攝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guān),入主中原。同年,自盛京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于喀喇城,順治帝提前親政。
4、清圣祖玄燁(康熙),在位時間1661年-1722年。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滴醯凼墙y(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wèi)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chuàng)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xué)者尊之為“千古一帝”。
5、清世宗胤禛(雍正),在位時間1722年-1735年。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雍正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gòu)并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這一系列改革對于康乾盛世的連續(xù)具有關(guān)鍵性作用。
6、清高宗弘歷(乾?。谖粫r間1736年-1796年。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jīng)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7、清仁宗永琰,后改顒琰(嘉慶),在位時間1796年-1820年。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無實權(quán)。乾隆帝死后才獨掌大權(quán)。颙琰對貪污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quán)穩(wěn)定對統(tǒng)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yán)重。
8、清宣宗綿寧,后改旻寧(道光),在位時間1820年-1850年。
旻寧在位期間,整頓吏治,整厘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yán)禁鴉片,力行節(jié)儉,勤于政務(wù),但其才略有限,社會弊端積重難返。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戰(zhàn)敗,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后八年旻寧茍安姑息、拒絕變革,而內(nèi)憂外患日益嚴(yán)重,太平天國運動也已在醞釀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機。
9、清文宗奕詝(咸豐),在位時間1850年-1861年。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筆地對朝政改革。為了挽救統(tǒng)治危機,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jì)。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nèi)憂外患不斷,最后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后也因企圖重新扭轉(zhuǎn)對內(nèi)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wù)運動。
10、清穆宗載淳(同治),在位時間1861年-1875年。
咸豐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先后平定陜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wù)新政,清朝后期出現(xiàn)了一個政治穩(wěn)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11、清德宗載湉(光緒),在位時間1875年-1908年。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后雖名義上歸政于光緒帝,實際上大權(quán)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載湉親政后發(fā)生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zhàn),反對妥協(xié),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zhàn)敗告終。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
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12、清憲宗溥儀(宣統(tǒng)),在位時間1909年-1912年。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