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7-10 12:25:54作者:佚名
“落后就要挨打,發(fā)展才能強大。”我國由古至今的發(fā)展史就深刻地說明了這一道理。
由于清朝時乾隆的夜郎自大,認為天朝地大物博,完全可以實現(xiàn)自給自足,沒有必要與外面的夷人互通有無,下達了一個“失了智”的決定——閉關鎖國。
正是由于這一決策,中國丟掉了對外貿(mào)易的自主權,國外先進的技術傳不回國內(nèi),最終使清朝落后世界整整一大截,造成了中國的百年恥辱。
清政府的無能,不僅讓百姓們陷入戰(zhàn)亂、民不聊生的生活,還導致各國列強紛紛產(chǎn)生了瓜分中國土地的想法。面對各國列強的炮火,懦弱的清政府選擇出賣國土來換取一時的平安。
流失在外的“孩子”
澳門、香港都曾被外國用這種手段生生地掠奪走。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經(jīng)過政府的不斷努力,最終才使這兩塊土地重新回歸到祖國的懷抱。可是并不是所有被掠奪的土地都被成功收回了。
如今位于俄羅斯的庫頁島,就是中國的一個流失在外的“孩子”。庫頁島與中俄日三國相鄰,自古以來便由中國朝代所統(tǒng)治。
全島的環(huán)境優(yōu)美,森林資源富有,地下還蘊藏有非常豐富的石油、煤炭和黃金等礦產(chǎn)資源。除此外,沿海的水產(chǎn)資源也非常豐富。
地理位置絕佳、資源豐富的庫頁島,卻落在一個最弱的清政府手中。俄日兩國豈能甘心?首先生出狼子野心的是俄國。
1858年和1860年,俄國通過逼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璦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宣布將庫頁島割讓于俄國。
日本向來就不是一個吃虧的主。如此美好的島嶼,豈能拱手讓人?于是傾其全國之力與俄國在庫頁島上進行了一場激烈的交鋒,妄圖爭奪下這座島嶼。
俄國可不是懦弱且衰敗的清政府。兩軍進行了長達一年半的戰(zhàn)爭,各自都傷亡慘重,最終彼此都不得不開始妥協(xié)。雙方簽訂了《樸茨茅斯條約》,俄國宣布將50%的島嶼割讓給日本。
清政府見狀還不甘心,聲稱沒有清政府的參與,此合約不能生效。可惜兩國都對此置之不問。說來也是可笑,中國的土地,卻任由兩個外人在那里討論歸屬權。
就這樣局面一直維持到了1945年。彼時的日本在世界第二次大戰(zhàn)中戰(zhàn)敗,覓得良機的蘇聯(lián)果斷發(fā)動八月風暴行動,成功占領了庫頁島全境,并于1947年正式設立政府機構開始進行管理。
發(fā)現(xiàn)石碑,其上內(nèi)容讓人羞愧
剛開始蘇聯(lián)對于庫頁島沒有經(jīng)過深入的考察。直到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為了挖掘出庫頁島更大的價值,加大了對于庫頁島的探查力度。
在專家抵達庫頁島后,開始仔細地對于島上的每一處地方進行考察,除了發(fā)現(xiàn)蘊含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外,還發(fā)現(xiàn)了一塊石碑。
這塊石碑的做工、材質方面都沒有什么值得人驚訝的地方,唯一讓俄國專家費解的是,其上面刻畫有一段中國漢字。
要翻譯這段中國漢字對于俄國來說自然不是問題。難的是要準確地解釋這段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塊石碑會存在于此地,這必須依靠中國的專家來破解。
中國專家一經(jīng)聽聞消息,就迫不及待地趕來了,這可能是一次了解歷史的機會。當中國專家趕到后,經(jīng)過仔細認真的研究,專家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此乃清朝皇帝乾隆所留。
不過,內(nèi)容卻讓他們彼此相顧無言,這塊石碑上面所刻為: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曾孫余一人。這段話的意思是由古至今只有六位皇帝活到了七十歲,我卻是其中之一。我比他們更強的一點是,只有我一個人做到了五世同堂。
可想而知乾隆書寫這段話的時候心情是多么高興,多么意氣風發(fā)。據(jù)傳為了慶祝自己的七十大壽,乾隆命人打造了四塊這樣一模一樣的石碑,分別至于天朝的東南西北四個方面。庫頁島所發(fā)現(xiàn)的這一塊就是位于最北端。
當初為了彰顯自己的意氣風發(fā),為了彰顯天朝的國力強盛,刻意刻畫了四面石碑。如今這塊石碑的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但是其所屬國卻發(fā)生了改變。
不知乾隆如果泉下有知,看到這一幕,是否會懊惱于自己當初所頒布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原屬于中國的國土歸屬他國。當他看到中國人前往庫頁島,卻被拒之門外的時候,不知內(nèi)心會產(chǎn)生何種想法。
清朝初期乾隆確實將天朝治理得非常好,可謂是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巔峰。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乾隆卻逐漸變得糊涂起來,逐漸變得夜郎自大,奢靡敗壞,眼里擱不下除天朝之外的所有地方。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更何況世界上又不是只有四個國家,有成百上千個國家,他們加起來的智慧,所產(chǎn)生的能量,豈能連一個清朝都不如?
盲目的自信只會導致結果的失敗
劉備為報吳國奪荊州、義弟關羽被殺之仇,不聽軍師諸葛亮的勸告,率領大軍攻打吳國。當時正值天氣炎熱,吳國見狀避之不戰(zhàn)。為了避暑下令在山林中安營扎寨,結果被陸遜一把火攻“團滅”。
諸葛亮在出發(fā)之前已經(jīng)預知到了此行結果必定不順,本想及時阻止劉備??上湟灰夤滦?,不聽勸,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而歸。如果他能聽取諸葛亮的建議,未必不能為弟報仇。
劉備是如何取得如今的成就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非常善于采納周圍謀士的意見,就這樣才一步步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為蜀國的君主。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如此。面對周圍人的一些友善的建議,要適時地多考慮一下,在做出決定之前再斟酌一下,看看是否別人的建議是正確的。
盲目的服從是要不得的,但是無腦的拒絕也是萬萬不可的。我們自幼便學習過一句話“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只有保持一顆謙遜的心,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