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01 18:02:15作者:未知
1、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朱興宗,其父為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母為陳氏。在明代徐禎卿的《翦勝野聞》中,他引用了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那上面是這樣記載的:朱元璋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屬通德鄉(xiāng),其地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境內(nèi),朱元璋以上幾代人都以農(nóng)業(yè)為生。
2、明惠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史又稱其為建文帝。建文帝下落一直是個迷:建文帝繼位之后,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在當(dāng)時的中國大地吹過一陣清風(fēng),他重用黃子澄、方孝孺等文人,對當(dāng)時的政治實行改革,實行惠民政策,重視農(nóng)桑。但明惠帝其人由于性格軟弱,也最終在削藩的斗爭中為人所逼,遂不知去向。對此,也成為后世史學(xué)家們猜測爭論的話題。
3、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創(chuàng)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殺,手上沾滿了鮮血。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只有眾人自己把握了。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并于二十一歲就藩北京,當(dāng)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jīng)被趕到了大草原上,但還具有相當(dāng)強的軍事實力,并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寧,他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zhèn)而存在的。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quán),從而使明朝的政權(quán)更加穩(wěn)固??烧l知就是這個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權(quán)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這是當(dāng)初朱元璋無法預(yù)料到了。
4、明朝第四個皇帝:明仁宗朱高熾,成祖朱棣的長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熾就被立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的喜愛。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nèi)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于一生嗜武的成祖來講,他并不喜歡這個兒子。
5、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熾的長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號。明宣宗又稱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為宣德爐。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當(dāng)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jīng)作了一個夢,他夢見太祖皇帝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著權(quán)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正說明要將江山送給他。
6、明朝第六位皇帝:明朝皇帝朱祁鎮(zhèn)生平簡介,明英宗朱祁鎮(zhèn)(1427年11月11日—1464年2月23日),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年號正統(tǒng)。即位初大事權(quán)歸太皇太后張氏,以三楊主持政務(wù),繼續(xù)推行仁宣朝各項政策,社會經(jīng)濟有所發(fā)展。張氏死后,三楊去位,寵信太監(jiān)王振,振遂廣植朋黨,啟明代宦官專權(quán)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聽從王振之言親征,抵土木堡兵敗被俘。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釋回京,軟禁于南宮。八年,石亨等發(fā)動奪門之變,英宗復(fù)位,改元天順。廟號英宗,謚號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死后葬于十三陵之裕陵。
7、明朝第七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皇帝簡介,明代宗朱祁鈺(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鎮(zhèn)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軍俘去之后繼位,重用于謙等人組織北京城保衛(wèi)戰(zhàn),打退了瓦剌的入侵。即位后整頓吏制,使吏治為之一新。英宗放回后被其冷落對待,這是他政治上的一大敗筆。在位8年,病中因英宗復(fù)辟被廢黜軟禁而氣死,終年30歲。憲宗時尊其謚號為恭仁康定景皇帝。葬于北京市郊的金山口,明朝諸藩王的墓地。南明時加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廟號代宗。
8、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憲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紀(jì)太后。在位期間,即位后努力扭轉(zhuǎn)憲宗時朝政腐敗狀況,驅(qū)逐奸佞,勤于政事,勵精圖治,驅(qū)除宮內(nèi)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明朝再度中興并發(fā)展為盛世。史稱“弘治中興”,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歲。廟號孝宗,謚號達(dá)天明道純誠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9、明朝第九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年號,明武宗朱厚照的荒唐一生。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公元1521年),明孝宗嫡長子,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皇帝。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共16年。以往很多人認(rèn)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xué)界的研究,人們對武宗的認(rèn)識有所改變,有人認(rèn)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dá)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康陵。
10、明朝第十位皇帝:明世宗,年號嘉靖。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兒子,也不是孝宗的孫子。由于武宗荒淫,沒有留下子嗣,孝宗則是單傳,只有武宗一個孩子,因此,孝宗一脈到了武宗駕崩也就斷了香火,皇位繼承人就要從最近支的皇族中選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興王朱佑沅被確定為最近支的皇室,當(dāng)時興王已經(jīng)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兒子朱厚驄來繼承皇位,他就是后來的嘉靖皇帝。
11、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后,年號,隆慶,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歲登基,是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公元1537年-1572年),明世宗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繼位。少年因其母緣故不得父皇寵愛。登基后內(nèi)憂外患使他關(guān)心朝局,對他登極后處理政務(wù)有著較大的影響。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dǎo)致不理朝政。朱載垕在位6年,病崩,終年36歲。廟號穆宗,謚號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
12、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漢族,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歷。登基初期,面臨內(nèi)憂外患,由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歷朝新政。親政初期,他勤于政務(wù),在軍事上發(fā)動了“萬歷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亂和楊應(yīng)龍叛亂,對外幫助朝鮮擊敗侵朝日軍。后期不理朝政,經(jīng)常罷朝。女真在東北迅速崛起,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擊敗明軍。此后,明朝國勢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3、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朝皇帝朱常洛年號及簡介,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漢族,明代第十四位皇帝,在位一個月。明神宗萬歷帝長子。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guān),萬歷皇帝并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后,他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廟號光宗,謚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于十三陵慶陵。
14、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光宗在位僅29天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jīng)過“移宮案”風(fēng)波,為群臣擁立繼位。因其父不得祖父明神宗的寵愛,他自幼也備受冷落。少少文化,好木技。萬歷帝臨死前才留下遺囑,冊立其為皇太孫。16歲即位,登基后后金威脅日益嚴(yán)重,內(nèi)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明朝民生凋敝、日薄西山。后因意外落水成病,1627年因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遺詔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為帝,即后來的明思宗。廟號熹宗,謚號達(dá)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葬十三陵之德陵。
15、 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亡國之君。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于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即位后大力鏟除閹黨,并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在位期間農(nóng)民起義猖獗,關(guān)外清朝勢大,已處于朝不保夕的地步。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后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5歲,在位17年。廟號思宗,后改毅宗、懷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