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09 16:44:54作者:佚名
玄奘(公元602—664年),梵文音譯名:摩訶耶那提婆,唐代高僧,洛州緱氏縣(河南偃師)人,俗姓陳,名袆,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世稱唐三藏,意謂其精于經(jīng)、律、論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為我國杰出之經(jīng)佛經(jīng)翻譯家、旅行家。
13歲出家,遍讀佛典。因覺得當(dāng)時佛典多有出入之處,令人迷惑,于是決定去印度取經(jīng)。貞觀元年時,他一人從長安出發(fā),西行五萬里,歷時19年,到印度取真經(jīng),歷經(jīng)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玄奘拜住持戒賢為師,后升至該寺副主講。在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jīng)論657部。其后,玄奘在唐太宗支持下在長安大慈恩寺設(shè)譯經(jīng)場,與弟子等人專心翻譯所帶回的佛典。
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5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jīng)》《心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游親身經(jīng)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chǎn)、習(xí)俗等。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jīng),體現(xiàn)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