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09 17:37:53作者:未知
李繼遷收復故土后,宋朝西北重鎮(zhèn)靈州(今寧夏靈武市西南)成為宋、夏爭奪的焦點。對李繼遷而言,若占領靈州,則可“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鶻之健馬,長驅南牧”,統(tǒng)一整個西北,與宋、遼抗衡。
對宋朝而言,占有靈州則“猶足以張大國之威聲,為中原之捍蔽”;如果失去靈州,則邊緣諸郡都不可保。因此,雙方對靈州都是志在必得。李繼遷攻靈州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首次攻靈州就以失敗告終。之后,他就已開始對靈州周圍的各州進行攻掠,以清掃靈州外圍的宋朝軍事基地,挾制賀蘭山下黨項族帳,為全力圍攻靈州作準備。
宋咸平四年(1001年),李繼遷率兵5萬人圍攻靈州失敗,轉而攻破定州(今寧夏平羅縣東南)、懷遠(今寧夏銀川市)、保靜(今寧夏永寧縣境)、永州(今寧夏銀川市東)和清遠軍。靈州外圍地帶全被李繼遷攻占,靈州城危在旦夕。
宋朝在宋太宗后期“放棄西北,以求安定”方針的指導下,宋真宗對于是否守靈州一事猶豫不決,這給李繼遷最后攻取靈州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時機。宋咸平五年(1002年),李繼遷再征重兵攻靈州。靈州已處于孤立境地,知州裴濟以刺指血書求朝廷派兵救援。但等宋真宗決定要保靈州、派王超救援大軍進到環(huán)州時,靈州城早已因糧草不濟而陷落,靈州知州裴濟被殺。
李繼遷占據靈州后,因其祖先曾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遼冊封為“西平王”,便改靈州為“西平府”。他十分看好靈州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認為“西平北控河溯,南引慶涼,據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如能修城挖壕,練兵積糧,一旦縱橫四出,關中就無法防備。況且這里的人習華風,尚禮好學,我們將可以借此地為進取的資本,成就霸業(yè)。平夏地方偏僻,不如此地前途廣大”。
于是,命他的族弟督領民眾建造宮室、宗廟,遷都于西平府。李繼遷在攻靈州之前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經濟上的壓力和加強政權建設。定都西平府后,李繼遷在軍事上的實力更是今非昔比,于是,不斷地侵擾宋朝邊境。從此,夏州李氏由唐末名義上屬內地王朝的藩鎮(zhèn)割據勢力,正式向自立的地方割據政權轉變。
李繼遷占據西平府后,又把目標對準了河西的涼州(今甘肅武威)。涼州是河西隴右一帶首屈一指的好地方,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也是歷史上各民族人民生養(yǎng)蕃息的寶地。由于有祁連山雪水的滋潤,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農牧業(yè)興盛,尤其是有大量的馬匹供應。
秦漢時期匈奴就曾因失去了河西一帶而發(fā)出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哀嘆。李繼遷認為只有得到了涼州,西平府才能有鞏固的后方,即“有靈州則綏、宥之勢張,得西涼則靈州之根固”。
駐守西涼的是吐蕃人潘羅支,潘羅支“生于西陲,蔚有異稟”,是一位頗具謀略的吐蕃首領。他統(tǒng)治時期是六谷政權的興盛時期,六谷政權所控制的地域,東至靈州黃河西岸,東南至蘭、河、洮、岷等州,南面包括鄯、湟等州,西邊與甘州回鶻相接境,甚至遠到渭、原、環(huán)、秦等州的蕃部也聽命于他。
在潘羅支的手下有數萬兵馬,不僅能征善戰(zhàn)而且詭計多端。潘羅支明白,遏制黨項羌的西進,是關系六谷政權的興衰的頭等大事。而想抗御黨項羌,就必須取得宋朝的支持,尤其是在軍事上與宋朝聯(lián)合行動。因此,六谷政權與宋朝的聯(lián)盟關系日益緊密起來。
宋咸平六年(1003年),潘羅支集騎兵數萬,請求同宋軍一起收復被李繼遷所占據的靈州,而此時的李繼遷“盡籍五州丁壯,大會諸族于鹽州”,揚言“我與西涼自來無事,向為萬山等族所誘,與之構隙,今六谷眾盛,難以加兵,不復進取”,使西涼吐蕃放松警惕,然后悄無聲息地進攻河西重鎮(zhèn)西涼府。
李繼遷采取了聲東擊西的戰(zhàn)術,一舉襲破西涼府,打死了西涼府守將丁惟清。潘羅支向李繼遷偽降,李繼遷的謀士張浦懷疑其中有詐,認為“羅支倔強有年,未挫兵鋒,遽而降順,詐也。不若乘其詭謀未集,一戰(zhàn)擒之,諸蕃自伏”。
但李繼遷此時攻破了涼州,自恃兵強馬壯,深信潘羅支是因為懼怕自己才來投降的,他還前去接受潘羅支的投降。潘羅支秘密聚集了吐蕃數萬兵馬,在途中設下埋伏。李繼遷在返回西平府的途中,距西平府僅30里的三十九井時,突然伏兵四起攻擊李繼遷。毫無準備的李繼遷身中流箭,創(chuàng)傷嚴重,狼狽地逃回西平府。
宋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李繼遷因箭傷過重,不治而死,終年42歲,這位被黨項羌族人民視為英雄的領袖最終因驕恃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潘羅支計敗李繼遷,使黨項羌貴族的西進計劃受挫。而潘羅支自己也因此聲望大增,威名遠揚,后來還被宋朝追封為“武威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