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0 07:54:21作者:未知
唐朝官員工資分為祿米、俸錢、職田、祿力諸項。而唐代前期與中晚期的俸祿制度又有差異。
隋朝官員祿米是春秋兩季支付,唐朝改為一年一給。而且武德年間只有京官給祿,外官無祿(貞觀二年改為外官有上考者給祿),而是發(fā)給職田,以田租收入代替祿米。其原因是唐初草創(chuàng),情勢所迫。貞觀年間戶口稍殷,廩倉已實,于是外官也發(fā)給祿米,而且正八品至從九品歲祿分別增至67石、62石、57石、52石,春秋兩季發(fā)給。唐初歲祿是給粟(祿粟),后改為給米(祿米,去殼的糙米)。即使是給粟,也是按照米來折合計算(1石粟=6斗米)。
唐玄宗前期,修改祿制,正四品歲祿增至330石,從四品至從七品不變,正八品至從九品分別為60石、55石、55石、50石(敦煌《唐天寶令式表殘卷》,正九品與從八品歲祿相同,疑有抄寫訛誤)。
唐朝官祿的支給,按照品級而不是職事,京官俸祿優(yōu)于外官。致仕官員發(fā)給半祿。高宗時吏部侍郎劉祥道曾上疏提到,每年致仕退休的官員,約占官員總數(shù)的1/30。
除了祿米之外,唐朝官員還發(fā)給俸料錢,大體包括月俸、食料、雜用、課錢四部分。月俸錢用于官員購買糧食之外的生活必需品,食料錢用于工作餐和個人生活,雜用錢用于自備必需的工作用品。課錢(防閣)則相當(dāng)于給官員服力役者的代役錢。唐朝因襲隋制,給京官、外官職田。而且唐初外官無祿米,只給職田,以所收麥粟充當(dāng)?shù)撁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