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2 08:47:26作者:佚名
楚德湖戰(zhàn)役簡介:楚德湖戰(zhàn)役背景是什么?楚德湖戰(zhàn)役的過程是怎樣的?楚德湖戰(zhàn)役的結果如何?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楚德湖戰(zhàn)役簡介
楚德湖戰(zhàn)役又稱冰湖戰(zhàn)役,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與條頓騎士團利沃尼亞支系在1242年4月5日于楚德湖上爆發(fā)的戰(zhàn)役。
這場戰(zhàn)役中北方十字軍慘敗。這些十字軍不是在圣地與穆斯林戰(zhàn)斗,而是要與波羅的海沿岸的異教徒和東邊的東正教徒作戰(zhàn)。
這次戰(zhàn)敗也結束了十字軍下個世紀征戰(zhàn)東正教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和俄羅斯其他地區(qū)的計劃。
楚德湖戰(zhàn)役背景
作為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國家之一,中世紀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顯示出極為不同的面貌。當時的絕大多數(shù)羅斯人國家都采用封建制度,形成了一個個獨立的世襲公國。
以航海和貿易著稱的諾夫哥羅德人卻采用共和政體,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國家的執(zhí)掌者,是通過公民選舉的議會,再由議會選舉國家領袖。
隨著國力的不斷壯大,諾夫哥羅德共和國也成功地將其影響力擴展至從涅瓦河到阿爾漢格爾斯克之間的廣闊地域。共和國的勢力,在這個被認為自古更適合集權的國度,興盛一時。
在諾夫哥羅德的西面,德意志人組建的十字軍騎士團則是一個可怕武裝修士組織。加入騎士團的人發(fā)誓一生效忠上帝,弘揚天主教信仰。不過,他們也對土地和黃金有永無止境的追求。
13世紀時,德意志人的兩大騎士團——條頓騎士團和寶劍騎士團開始大舉東進、并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條頓騎士團征服了普魯士,寶劍騎士團則將愛沙尼亞和利沃尼亞吞并。
隨著騎士團國家的邊界不斷東擴,波羅的海最東端的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開始成為騎士團的下一個目標。1240年,利沃尼亞寶劍騎士團在距離諾夫哥羅德城30公里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要塞。對于諾夫哥羅德共和國而言,這無疑對他們的國土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楚德湖戰(zhàn)役過程
一、兩軍對峙
1242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股寒流在波羅的海以東久久徘徊。此時楚德湖上堅硬的冰層仍未融化,這片開闊的湖面也成為雙方馳騁廝殺的戰(zhàn)場。
騎士團與諾夫哥羅德人分別在楚德湖左右兩側扎下了營地。以白底紅劍旗幟為標志的騎士團在湖的左岸扎營,他們有1.2萬軍隊,其中包括4000名騎士和8000名步兵。以白底雙熊旗幟為標志的諾夫哥羅德人則在湖的右岸扎營,他們有1.7萬軍隊,其中包括3000名有甲騎兵、4000名無甲騎兵和1萬名各類步兵。
從賬面上看,諾夫哥羅德軍隊在數(shù)量上占據(jù)優(yōu)勢,但戰(zhàn)爭的勝負并不取決于人數(shù)的多寡。精銳的德意志騎士是騎士團軍隊的核心力量,他們訓練有素且經驗豐富。加之信仰狂熱士氣堅定,在東征途中曾擊敗過不計其數(shù)的異教徒。
騎士團的步兵隊伍則由雇傭兵組成,這些職業(yè)軍人裝備精良,配有鎖子甲、箏型盾、長矛和十字弓等。但他們也有弱點,雖然裝備精良,熟悉作戰(zhàn)那一套,卻也有著反復無常的毛病。
若戰(zhàn)斗順風順水,他們自然能乘勝殺敵。但若是戰(zhàn)斗僵持或落入下風,他們則很可能見風使舵,跑得比誰都快。
所以,騎士團的戰(zhàn)略往往是用精銳騎士先撕開對手的陣形,隨后步兵跟進擴大和鞏固戰(zhàn)果,最后徹底打垮對手。
相較于軍隊來源較為單一的騎士團,表面上都來自俄羅斯境內的諾夫哥羅德軍隊,反而更加五花八門。除了羅斯人外,芬蘭人、拉多加人、卡累利阿人、韃靼人等民族也加入了抵抗騎士團的軍隊。
諾夫哥羅德軍隊的核心是3000名有甲騎兵,主要由諾夫哥羅德屬下的封建采邑提供。共和國各城市的市民和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富裕自耕農們,組成了4000名重步兵。
此外,還有6000名裝備標槍和北歐長弓的冰原獵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還雇傭了一些自由騎兵與韃靼輕騎。
論軍隊素質,諾夫哥羅德人并不占優(yōu),甚至大部分裝備粗劣、缺乏訓練。但他們是為捍衛(wèi)國家和信仰而戰(zhàn)、有著極為高漲的士氣,而非為掠奪黃金和土地而戰(zhàn)。
二、首次交鋒
大敵當前,諾夫哥羅德軍決定先發(fā)制人。精明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對楚德湖的地形和騎士團的戰(zhàn)法都非常了解。他注意到,在湖東岸有一座溫泉小島,屬于兵家必爭之地。
此時騎士團由于不熟地形并未意識到這座小島的重要地位。加上他們遠道而來,人困馬乏,統(tǒng)帥便讓全軍在左岸休整。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則趁敵軍休整之際,驅使同樣疲憊的諾夫哥羅德人先搶占了這個戰(zhàn)略要地。待騎士團的斥候將諾夫哥羅德軍的動向和溫泉島的情況反饋給己方統(tǒng)帥時,為時晚矣。牢牢控制小島的諾夫哥羅德軍已占得先機。
得知此事后的騎士團主帥——多帕特的赫爾曼怒不可遏,立即強令原本在休息的部下發(fā)動進攻。騎士團擺出他們慣用的楔形陣,精銳的騎士一馬當先,雇傭步兵則負責掩護騎士的兩翼。
亞歷山大見狀,則將全軍排成T型陣:有甲騎兵居左,重步兵居右,輕步兵居中。此外,他還將無甲騎兵布置在第一線,打算讓他們消耗騎士團的戰(zhàn)力。他本人則和少量精銳一起,位于第三線位置,擔任總預備隊。
布陣完畢后,德意志騎士們立刻發(fā)起了沖鋒。他們身著重甲,手持騎槍,肩上的白色披風獵獵飄揚,宛如白色死神一般攻向諾夫哥羅德軍。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景象也令中軍后方的亞歷山大與羅斯貴族們感到不安。
德意志騎士的第一波沖鋒也確實給諾夫哥羅德軍造成了極大損失。部署在陣線最前方的無甲騎兵幾乎還手之力,他們僅僅發(fā)起幾輪齊射后便陷入與德意志騎士的肉搏戰(zhàn)中,場面旋即成了一邊倒的大屠殺。
當韃靼人和自由騎手的隊伍被沖的七零八落之后,擅長近戰(zhàn)的德意志騎士們便開始揮舞重劍,大肆屠殺潰逃的無甲騎兵們,令他們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