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2 08:47:50作者:佚名
后醍醐天皇簡介:后醍醐天皇生平經(jīng)歷是怎樣的?醍醐天皇是怎么死的?本文這就為你介紹:
后醍醐天皇簡介
后醍醐天皇,為日本鐮倉時代后期、南北朝時代初期第96代天皇,南朝初代天皇,諱尊治(たかはる)。后宇多天皇的次子,母談天門院藤原忠子。
在德治三年(1308年)持明院統(tǒng)的花園天皇即位時,尊治親王被立為皇太子。在文保二年(1318年)因為花園天皇讓位之故以三十一歲的壯年登基,同年陰歷3月29日(4月30日)即位。
鐮倉幕府結(jié)束后實施建武新政,由于足利尊氏的反叛而南狩大和吉野,建立南朝政權(quán)(吉野朝廷)。
后醍醐天皇生平經(jīng)歷
一、即位
在德治三年(1308年)持明院統(tǒng)的花園天皇即位時,尊治親王被立為皇太子。在文保二年(1318年)因為花園天皇讓位之故以三十一歲的壯年登基,同年陰歷3月29日(4月30日)即位。
即位后的3年時間里由父親后宇多法皇開設(shè)院政。根據(jù)后宇多法皇的愿望,后醍醐天皇將哥哥后二條天皇的遺子邦良親王立為皇太子;并將自己的兒子降為親王,否定了其皇位繼承權(quán)。
這引起了后醍醐天皇的不滿,同法皇發(fā)生了矛盾。這也引起了鐮倉幕府的不滿,最終元亨元年(1321年)后宇多法皇的院政被廢止,后醍醐天皇親政。失去法皇這一保護傘的邦良親王后來也沒能即位。
二、倒幕
雖然鐮倉幕府在1274年和1281年兩次成功抗擊元朝的入侵,但受貨幣經(jīng)濟影響,無法恩賞抗元官兵,導致了武士對幕府的不滿日益增高。后醍醐天皇積極籌備倒幕計劃。
正中元年(1324年),鐮倉幕府發(fā)現(xiàn)了后醍醐天皇的倒幕企圖,責令六波羅探題將天皇身邊的日野資朝等人處分,史稱正中之變。鐮倉幕府不知該如何處置天皇,但天皇此后更加深了倒幕的意志,同醍醐寺的文觀、法勝寺的圓觀等僧人親近。
元德2年(1329年)假借為中宮安產(chǎn)祈禱為由,暗地里為征討關(guān)東祈愿,并拉攏興福寺、延歷寺等寺社勢力的關(guān)系。但大覺寺統(tǒng)的貴族大多支持邦良親王,而持明院統(tǒng)的貴族則支持鐮倉幕府,后醍醐天皇陷入了孤立狀態(tài)。而且邦良親王病死后,鐮倉幕府指定持明院統(tǒng)的量仁親王為皇太子,后醍醐天皇的皇位岌岌可危。
元弘元年(1331年)后醍醐天皇再次計劃倒幕,但被身邊的吉田定房告發(fā);后醍醐天皇攜帶三神器逃出京都,以比睿山為據(jù)點,舉兵討幕。
但最后被包圍在了笠置山(今京都府相樂郡笠置町內(nèi))。幕府以絕對的兵力優(yōu)勢攻陷了該城并逮捕了天皇。這就是元弘之亂。
三、流放和復(fù)歸
鐮倉幕府將策劃倒幕的后醍醐天皇廢黜,擁立持明院統(tǒng)的量仁親王即位,是為光嚴天皇。而鐮倉幕府則商議,以承久之亂中策劃倒幕的后鳥羽上皇被流放隱岐島之事為先例,將后醍醐天皇本人也流放到了隱岐島。次年后醍醐到達隱岐島。
但是當時倒幕的勢力,如護良親王、河內(nèi)國的楠木正成、播磨國的赤松則村(圓心)等人,活躍于日本各地,紛紛表示效忠于后醍醐。
元弘三年/正慶二年(1333年)后醍醐天皇在名和長年等人的幫助下逃離隱岐島,逃至伯耆國船上山(今鳥取縣東伯郡琴浦町內(nèi))舉兵討幕。
鐮倉幕府的執(zhí)權(quán)北條守時派遣足利高氏(即后來的足利尊氏)前往征討,但足利高氏卻倒向了后醍醐一方,攻陷了幕府的六波羅探題。此后新田義貞在東國舉兵,攻陷鐮倉,北條氏和鐮倉幕府一起滅亡了。
四、建武新政
回到京都的后醍醐天皇不承認光嚴天皇皇位的合法性,尊之為上皇,剝奪了他所有權(quán)力。同時廢除了幕府和攝關(guān)制度,建立了天皇獨裁政權(quán),由天皇自行任免官職。
這就是歷史上的建武新政。同時廢去了邦良親王遺孤康仁親王的皇位繼承權(quán),將自己的兒子恒良親王立為皇太子。
建武新政表面上是復(fù)古,事實上建立了天皇專制政權(quán)。而且其激進的改革、恩賞的不公平、朝令夕改的法令和政策以及對貴族、大寺社、武士等較大勢力集團權(quán)利的侵害,最終導致了新政的失敗。
公卿們也對新政持冷漠態(tài)度,著名的二條河原落書就對新政的無能進行了批判。同時,征夷大將軍護良親王在倒幕中功勛卓著,但在足利尊氏的讒言下,被天皇放逐到了鐮倉。
五、足利尊氏的反叛
建武二年(1335年),足利尊氏借鎮(zhèn)壓中先代之亂的契機前往東國,鎮(zhèn)壓成功之后在鐮倉自行封賞有功的將領(lǐng),與新政對抗。
后醍醐天皇命新田義貞前往征討,義貞在箱根竹之下之戰(zhàn)中敗北,尊氏迫近京都。但隨后楠木正成、北畠顯家在京都擊破尊氏,尊氏逃往九州島。翌年足利尊氏在九州站穩(wěn)了腳跟,得到了光嚴上皇的院宣,再次迫近京都。
楠木正成建議同足利尊氏談判,同時遷都以疲敵軍,但被后醍醐天皇拒絕了。新田義貞、楠木正成一起討伐尊氏,在湊川之戰(zhàn)中戰(zhàn)敗,正成戰(zhàn)死,義貞逃回京都。
醍醐天皇是怎么死的?
足利軍入京后,后醍醐天皇逃往比睿山抵抗。足利尊氏建議達成和解,后醍醐天皇將三神器交出。尊氏讓光嚴上皇開設(shè)院政,并由持明院統(tǒng)的光明天皇即位,制定建武式目,開設(shè)室町幕府。
后醍醐天皇從幽禁地花山院中逃出,聲稱交給足利尊氏的三神器是贗品,自己本人逃到了大和國的吉野(今奈良縣吉野郡吉野町),開設(shè)南朝朝廷,從此開始了日本的南北朝時代。
后醍醐天皇讓新田義貞奉尊良親王和恒良親王前往北陸;懷良親王為征西將軍,前往九州;宗良親王前往東國;義良親王前往陸奧。向各地送出皇子鎮(zhèn)守,與北朝和室町幕府對抗。
延元四年/歷應(yīng)二年(1339年)八月十五,后醍醐天皇讓位給了回到吉野的義良親王(后村上天皇),翌日遺言“討滅朝敵、奪回京都”,在吉野的金輪王寺駕崩,享年52歲(滿50歲)。
攝津國住吉行宮的后村上天皇,命令南朝下屬的住吉大社宮司津守氏在莊嚴凈土寺為后醍醐天皇舉行大法要。同時足利尊氏為了吊唁后醍醐天皇,在京都建立天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