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7 10:33:40作者:佚名
今天奇妙奇聞小編給大家?guī)怼吧戏焦戎畱?zhàn)”的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上方谷之戰(zhàn)”是小說《三國演義》一次虛構(gòu)的戰(zhàn)役,正史并無此戰(zhàn)的記載。這次戰(zhàn)役發(fā)生在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中途,在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東吳此時也從東南進(jìn)軍魏國的合肥等地,司馬懿經(jīng)過和諸葛亮的數(shù)次交鋒深知他的厲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馬懿堅守不戰(zhàn)。
于是兩軍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軍遠(yuǎn)道而來不可久戰(zhàn)。于是諸葛亮想用計策把司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準(zhǔn)備好的易燃物質(zhì)把司馬懿人馬活燒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軍準(zhǔn)備的易燃物質(zhì)燃得火光沖天,眼看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將葬身火海,誰料此時不期大雨卻從天而降,將大火撲滅。司馬懿等人也就僥幸地逃脫了。在上方谷上的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深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qiáng)也!”后人有詩嘆曰:“谷口風(fēng)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所以可想而知這場大火對于司馬家有多么的致命,如若天不降大雨,則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必死無疑,司馬家失去這三個人物則必定消亡,又何來之后的晉朝呢?
但是可以說上方谷會下雨是必然的,不是天自己要下大雨救出司馬懿,而是上方谷的這種地形要讓老天下大雨救出司馬懿,上方谷的地形屬于入口窄,腹地闊,兩邊高,中部低,這種地形就類始于“碗”的地形,也就是說這里的空氣并不流通,如果這種地形一旦起火,氣溫就會立刻升高,而貼近地面的空氣將迅速受熱膨脹上升,當(dāng)谷底大量熱氣流上升到一定高度時,空氣中的水汽又因氣溫降低而凝結(jié)成云霧,再加上柴草燃燒所產(chǎn)生的大量煙塵隨空氣上升到天空后,又為水汽凝結(jié)提供了理想的凝結(jié)核,從而加速了水汽的凝聚,這些云霧中的小水滴互相碰撞合并,體積就會逐漸變大,那么最后就會變成什么結(jié)果呢?當(dāng)然就是傾盆大雨啦,所以說救出司馬懿一家的這場大雨不是老天的錯,而是諸葛亮自己的錯,錯在他選錯了埋伏的地方,如若他選擇其他的地方再實施火攻,則司馬懿必死無疑,沒有任何的活下來的機(jī)會。
不過對于古人來說這種地形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埋伏地點,四面環(huán)山,埋伏方可居高臨下攻擊敵方,再者上方谷入口窄,埋伏方可在短時間之內(nèi)堵住谷口,再放把火可以說敵方是插翅難飛啊,可惜的是這是在它排除掉會引起天氣變化的因素的情況下才能實現(xiàn)的,當(dāng)然古人未必知道這種地形放火會造成什么樣的天氣變化,即時如諸葛亮這般聰明的人也未必知道,所以只能說是老天不愿意讓司馬懿死。
當(dāng)然以上的回答是建立在小說三國演義的基礎(chǔ)上延伸出來的答案,如果是建立在正史上的話,那不管上方谷會不會下雨,司馬懿都不會死,不管怎樣羅貫中都不會讓司馬懿死,簡單的來說就是不管上方谷會不會下雨,羅貫中這一作者都會寫出一個辦法讓司馬懿逃出去(畢竟他是三國演義后期最為核心的人物,也是正史最為重要的人物,他是絕對不能被寫死的),也許是下雪、下冰雹,總之一切都是羅貫中說了算。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去討論這些虛構(gòu)的劇情假設(shè)他不會發(fā)生會發(fā)生什么之類的這樣的事情,畢竟這是虛構(gòu)的,作者想怎么寫就能寫的劇情而已。
至于羅貫中為什么要虛構(gòu)這一劇情,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更加突出諸葛亮的“智慧與謀略”而已,羅貫中想讓世人知道即使是諸葛亮快死了(最后一次北伐,諸葛亮逝世于五丈原),司馬懿也比不上他分毫,不管如何諸葛亮都能壓司馬懿一頭,甚至隨時能將他置于死地,但是可惜的是司馬懿對整個三國的歷史太過于重要了,甚至到后期基本上就是他的天下,所以羅貫中不能將他寫死了,只能寫出一段天降大雨救了司馬懿這一劇情,而諸葛亮也只能發(fā)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qiáng)也”這樣英雄最后的哀嘆。
在正史記載司馬懿活到了72歲,在這段時期他耗死了曹操、劉備、孫權(quán)、曹丕、諸葛亮、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等三國時期的一大批英雄人物,在他的晚年,可以說整個三國就沒有可以和他匹敵的存在啦,最后得以讓他的孫子司馬炎滅吳國,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晉朝”。
不過題外話,晉朝也是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統(tǒng)一王朝,史學(xué)家稱呼這個時代向來都是以“魏晉南北朝”來稱呼的,不過想來也是,西晉僅存在37年,后來的東晉雖是繼承西晉,但終究只是一個偏安江南的小朝廷。再者東西兩晉時期,五胡亂華,多少的漢家兒女慘遭殺害,我們?nèi)A夏民族差點因為異族的屠戮也滅亡,若不是出了一個冉閔,我想早就亡了。所以說晉朝這個王朝不記也罷,記了也只會平添之恥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