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8 14:05:54作者:未知
明朝商人很厲害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系,奇妙奇聞小編告訴你。
嘉靖年間,無錫有三大富人,分別是鄒望、華麟祥、安號桂。王世貞在《國朝叢記》借嚴嵩之子嚴世藩之口,評價當時的富豪,共有17位,他們是:
蜀王、黔公、貴州土司安宣慰、太監(jiān)黃忠、黃錦、成公、魏公、都督陸炳、錦衣衛(wèi)(太監(jiān)黃永侄兒)張二、三個晉商、兩個徽商、無錫的鄒望和華麟祥。
請注意,除了無錫這二位外和徽商二位外,其他十三位都是直接靠權力身份獲取的財富。晉商在明朝被稱作“老晉商”,其身份是官商一體,父兄子侄在朝為官,親屬則壟斷鹽務和糧食運輸?shù)?,例如張四維家族、王崇古家族等。
嘉靖朝首富之一就是他們家
說華麟祥你可能不知道,周星馳演的《唐伯虎點秋香》知道吧,那個華府就是華麟祥家。他的兒子華云仗著父親的財富,幾乎做了所有江南才子的“金主”,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經(jīng)常跑去跟他借錢,就連號稱明朝一哥的王陽明也去過幾次。
鄒望有多富?“田三十萬余畝,僮仆三千人,四十別墅闕其一”,“會計簿編號至六百,米谷數(shù)匯儲至百萬,錢不索而廒,銀不匣以室”。
無錫除了上述二位外,還有一位安國。安國明朝第一號大書商,他的印刷廠印刷出來的書,被后世成為“被稱為明代銅活字印書的杰出代表”。安國從自己的父親手中繼承了2000畝地,靠著這筆錢他進入了商業(yè)領域,終成一代大商人。
據(jù)村看行侍者撰寫的《花村談往》記載,一年,嚴嵩的親信、靠著給嘉靖送仙丹榮升為禮部尚書的顧可學回鄉(xiāng)“丁憂”。來到了無錫城之后,乘坐官轎正行進在路上。突然,轎子后面一陣驚擾。顧尚書掀開轎簾一看,只見一頂極為華麗的轎子飛快地奔來,后面還跟著一溜這樣的轎子,飛快地超越了顧尚書的轎子。顧尚書仔細一看,不禁大驚失色,轎子里的人全是和尚。
以下都是出自《花村談往》,因為故事性非常強。但除了進行現(xiàn)代語言外,并無增加。
顧尚書一看轎子里的人竟然都是和尚,連忙詢問這是怎么回事,隨從忙說:“無錫首富鄒望的老母親死了,聽說請了一百多位僧人為她超度,來來往往皆用這種轎子接送。”
“啊!好有錢呀!”顧尚書發(fā)著感慨回到了家中。剛一進屋,就見管家慌慌張張地迎了上來,“大人呀,咱們西大街的老宅子被鄒百萬給扒了?!?/p>
“什么!”顧尚書勃然大怒,“好你個鄒望,人家怕你,我是尚書我可不怕你!拿著我的帖子去知府衙門告他,不把他法辦了我這尚書白當了!”
果然,沒有多久,鄒望就被捉進了大牢。然而,令人奇怪的事情出現(xiàn)了。鄒望被抓的那天下午,無錫城里的所有買賣人紛紛罷市要求釋放鄒望。知府一聽連忙放了鄒望,商戶們這才陸續(xù)營業(yè)。顧尚書見此情景不禁大怒,知府也知道無法交代,連忙來到尚書大人的家中請罪。
“顧大人,卑職實在是挺不住了呀!這全無錫的商人如果罷市的話,朝廷知道了,不但我吃不了兜著走,就是您恐怕也要挨批評呀!”
“這鄒望就這么大的能耐?”“是呀。您不知道,無錫有三大富,這三大富平日里交結廣泛,就是京城里的達官顯貴們都與他交好。自從抓了鄒百萬之后,那兩個大戶也給我捎信來,如果不放了他,全無錫所有商人都要罷市罷業(yè)?!?/p>
“這么厲害呀!”“是呀。您還不知道呢,聽說他們還發(fā)了話,您的家人只要在無錫買東西,無論是蔬菜水果魚肉布匹,所有商人都不會賣給您!”
“胡說!我不信!”顧尚書連忙派家人到無錫街頭去買東西,哪成想各個商家一聽說是顧尚書家的人買東西,無論出多高的價錢也不賣。
顧尚書聽聞此言,默默無語。這時,門衛(wèi)拿著一封信來到會客室,“老爺,剛才有一封信扔到了咱們家的門口,看信封好像是給您的!”
顧尚書接過信來一看,直嚇得臉色蒼白:“快,速速命衙役捕快來我這里保護我!”
然而,知府拒絕保護顧尚書。
“顧大人,并非我不愿幫您。跟您說實話吧,今天來拜訪您,您知道我為什么要騎馬而來嗎?”
“不知道。為何?”“您不知道呀,今天衙役轎夫聽說是來您這里,紛紛說病了不來呀!”
“啊!”顧尚書呆若木雞,“人們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看來真是如此呀!我堂堂一尚書今日敗矣!”
究其顧尚書失敗的原因,乃在于交通發(fā)達促進了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達、商人勢力的強大。商人強大之后,結合自宋代以后出現(xiàn)的“官無封建,吏有封建”的歷史事實,便形成了“官斗不過商”的情況。
吏是當?shù)厝?,且工資不由財政支出,全靠盤剝百姓和商人賄賂,自然形成了依賴商人的情況。而不僅僅是吏,后期的官與官斗、皇帝與官斗,斗的背后都站著商人。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皇帝曾經(jīng)對商人勢力進行過抑制,但效果并不好。
例如,萬歷年間盡管對商業(yè)的剝削比較嚴重,但明代中后期的商業(yè)仍然總體上獲得了長足發(fā)展。在萬歷時期,商人不但已經(jīng)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而且在朝中已經(jīng)培植了強大的代言人勢力。魏忠賢和東林黨的沖突,其實就是皇權與商人勢力的斗爭。
到了明朝后期,特別是南明政權時期,商人(更具體地說是官商)已經(jīng)把控了朝政。
商人把控中央級的朝政可以說是在天啟、崇禎朝非常明顯。
但早在嘉靖年間,一些地方政權就已經(jīng)被商人壟斷,地方政府官員在某種程度上也要聽命于富商巨賈,無錫鄒望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案例。
但在整個明朝,最大的商人不是普通商人,而是官商。例如張四維家族和王崇古家族的聯(lián)姻。張家、王家在聯(lián)姻的同時,還與大學士馬自強家聯(lián)姻,而馬自強的兄弟馬自修也是大商人。
三家聯(lián)合幾乎壟斷了當時的鹽業(yè)市場。以至于御史永郜為此憤怒地說道:鹽法之所以敗壞,就是被權勢之家所壟斷。
因此,官商家族成為明代非常明顯的特征,也是商人與官員進行爭斗的后臺。
商人的勢力增強并不僅僅表現(xiàn)在官商一體化以及官商斗爭上,更體現(xiàn)在商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上,商人的經(jīng)營方向影響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這又是晚明出現(xiàn)社會風氣奢靡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敗明的原因之一。
隆慶才當了6年皇帝,為何聲譽很好,被稱為中興之主
所有人都知道兔死狗烹道理,為何還有人非要逆鱗而行終慘死
晚明和晚清都發(fā)生大規(guī)模自然災害,為何明朝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