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18 21:11:18作者:未知
今天奇妙奇聞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宋仁宗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宋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的某一日,仁宗皇帝和郭皇后,楊美人、尚美人一起喝茶閑聊,與姿容稍遜被皇帝冷落的郭皇后相比,尚美人和楊美人可是人如其名,兩人都千嬌百媚,平日里極受皇帝的寵愛。女人多了是非也就多,尚美人打心眼里看不起郭皇后,于是仗著皇帝的喜愛對皇后冷嘲熱諷。
堂堂一國之母被小妾挑釁?郭皇后可不是吃素的,撲上去就要揍尚美人,兩人就撕吧起來了??粗鴥蓚€女人你一拳我一爪宋仁宗也很懵逼,剛剛還好好的怎么就吵起來了?趕忙過來勸架,結(jié)果郭皇后不小心“呼”的一下給皇帝的后頸來了一掌,宋仁宗大怒。
其實按理說是尚美人犯上在先,你個區(qū)區(qū)美人怎么敢對皇后不敬?皇后也不是存心要毆打皇帝,只不過失手而已,但宋仁宗趙禎就是不依不饒吵著要廢后。
這是為啥呢?
說說仁宗皇帝的身世您就全明白了,這位爺就是影視作品里“貍貓換太子”的原型。作為仁宗皇帝的“假媽”,劉太后是北宋的“慈禧”,當年仁宗皇帝年紀小,劉太后垂簾主持朝政,但等仁宗慢慢長大了劉太后貪戀權(quán)勢依然不肯撒手,仍然找各種理由不讓皇帝親政,這“代理皇帝”一直干到壽終正寢。
仁宗雖然不滿,但畢竟是自己親媽,有啥怨氣也只能往心里壓。但很快他又知道消息,自己不是太后親生的!他的親生母親是地位低下的小宮女李氏,在生下孩子后被劉太后抱走撫養(yǎng)。與小說陰險狠毒的婦人形象不同,歷史上的劉太后倒還有些良心,她并未謀害李氏,對她也頗為優(yōu)待(但是不能提自己是皇帝的生母),就連李氏的弟弟也被早早的安排了官做。
甭管是心有歉疚還是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劉太后的這一行為倒是救了她的族人一命,仁宗皇帝一聽自己的生母是李氏,親媽還被劉太后給害死了,狂怒之下派兵包圍劉府,并且命人打開李氏的棺槨,只見生母穿著皇太后服飾,面色如生,實在是不像被人害死。仁宗皇帝這才罷休。但您想想,對于劉太后,仁宗皇帝的感情肯定頗為復(fù)雜??伤谷艘咽?,劉太后對自己也不薄,出于孝道皇帝也不好說什么,但郭皇后乃是劉太后選的人,仁宗就怎么看都不順眼了。
仁宗皇帝本來屬意開國將領(lǐng)張美的曾孫女,可是劉太后卻自作主張為他選了武將郭崇的孫女。郭皇后不愧是將門之后,說話做事都利落果斷,這就很不討仁宗皇帝的喜歡,成婚九年帝后無所出,皇后不受寵又沒有子嗣,后宮的那些個小妖精們心思也慢慢活絡(luò)起來了。
不過這廢后的主戰(zhàn)場不在后宮,反而在前朝......宋仁宗也很有趣,他把大臣們召集起來,拉下自己的衣襟給大臣們看傷口并訴苦:“你們都來看看!朕被這個女人打得多慘,人家都說家暴的女人不能留,所以朕要廢后!”
丞相呂夷簡第一個跳出來表示支持,為啥?因為呂丞相與郭皇后有仇,當年劉太后病死,皇帝親政,對前朝大臣要有相應(yīng)處置,那些阿附劉太后的大臣要么降級,要么外放,而呂夷簡卻不卑不亢,很得宋仁宗欣賞,結(jié)果郭皇后在邊上嘴賤了一句:“呂夷簡剛直?他只不過是擅長投機而已,他看出來了太后遲早有一天要殯天,皇上您要執(zhí)掌大權(quán)所以演戲而已!”你這樣說大家就不能好好玩耍了,莫名其妙被罷相的呂夷簡知道是郭皇后搞得鬼,自然對她恨之入骨,但更尷尬的是過了半年皇帝覺得呂夷簡很好用,又把他給召了回來......
呂夷簡本來就打算坑郭皇后一把報仇,現(xiàn)在她送上門來豈有不收拾之理?于是呂夷簡上躥下跳,拉幫結(jié)派給皇帝造勢。眼看著這事兒就要成了,以范仲淹為首的一大批御史臺官員們沖上大殿,極力闡述皇后無辜,要求皇帝原諒皇后,收回廢后詔書,否則就要死諫到底!
宋仁宗見勢不妙偷偷的溜回了后宮,由呂夷簡出馬和御史臺對掐,雙方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吵了一個晚上,結(jié)果第二天皇帝從宮中發(fā)出詔令:廢黜郭皇后,兩個帶頭鬧事的孔道輔與范仲淹就地免職外放,其他人等免于追究。
不過郭皇后是倒了,但那兩個小妖精也沒好到哪去。沒人在耳邊聒噪的宋仁宗很開心,這一開心就要和兩位小美人好好慶祝一下,于是只要一下朝仁宗皇帝就往后宮趕(仁宗啥都好,就是在女色這方面不怎么把持得住),這一來二去大臣們發(fā)現(xiàn)不對勁,皇上怎么越來越瘦,精神頭越來越差了?還不是那兩個小妖精惹的禍!
于是大臣們對皇帝進行了懇切的教育:老大咱們悠著點不行嘛?仁宗皇帝充耳不聞,依舊每天和兩位美人膩在一起,眼看皇帝身體越發(fā)憔悴,操碎了心的大臣們炸了窩,連后宮的楊太后都被搬了出來。但仁宗皇帝死豬不怕開水燙,任憑大伙怎么說依然我行我素。
有個叫閻文應(yīng)的太監(jiān)也特耿直,整天追著仁宗墨跡,仁宗皇帝被嘮叨煩了隨口答應(yīng)了一聲:隨你怎么處理。眼見皇帝松了口,閻文應(yīng)拔腿就往后宮跑,找來一輛車把這對姐妹花給送走,這兩位小娘子還認不清形勢想要掙扎一番,結(jié)果被閻文應(yīng)連打帶罵的制服了,一個送去當?shù)拦茫粋€送去當尼姑。
宋仁宗下了朝后發(fā)現(xiàn)兩個美人兒不見了!一問才知道是被送走了,事已至此仁宗皇帝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下后宮、大臣們皆大歡喜,除了宋仁宗十分憋屈。
按理來說皇帝身為九五之尊,讓誰當皇后不是一句話的事兒?用得著特意跑到臣子們面前裝可憐,還絲毫不顧形象的給大臣們看傷口?再看北宋大臣的權(quán)限也大得嚇人,范仲淹帶著御史竟然能直沖大殿一點面子都不給皇帝留,皇帝寵愛哪個女人是人家自己的事兒,你們這些外人橫插一竿子干嘛?
這就是宋朝的政治特色: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首先在臣子們看來天子無家事,在討論在宋朝如何廢后之前咱們先舉個唐朝的例子,唐高宗廢后時大臣們也竭力反對,高宗的喉舌許敬宗、李義府等人是這么造勢的:莊稼漢多打了一些稻谷都想著要換老婆,咱們皇帝換個皇后怎么了?粗俗吧,確實很粗俗,但就是這樣扯淡的理由竟然還通過了,王皇后最終被廢。
但宋朝可就不同了,從宋太祖開始,帝國就將儒家的理念執(zhí)行的很徹底,例如“三綱五?!?、“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不但成了立國之本,而且形成了強有力的輿論力量,以致于對統(tǒng)治者們形成極大約束。所以宋仁宗對劉太后再不滿也只能忍著,劉太后野心再大也不敢效仿武則天,這就是儒家思想對皇權(quán)的限制,這使得皇帝在動用行使權(quán)力時受到很大的約束,所以有宋一代,濫殺、政變出現(xiàn)很少。
既然如此,宋仁宗因為一些小事就嚷嚷著要廢黜皇后在臣子們看來決不允許,皇后是什么人,一國之母,皇帝的嫡妻!挑選皇后就是帝國的大事,需要再三斟酌。皇后確定下來后天子應(yīng)該他琴瑟和諧,相敬如賓,需知皇帝和皇后是天與地,日與月的關(guān)系,只有帝后關(guān)系和諧才能讓國家興旺,您老人家真當是菜市場賣菜,說換就換?
在大臣們看來,皇帝換宰相,換近臣這種事都要斟酌再三讓天下人(其實就是讀書人啦)覺得滿意,更何況是母儀天下的皇后!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親,要為子民們作出表率,怎么可以罔顧人倫做出如此沖動之舉?正因為如此,為了維護皇后范仲淹等人義無反顧的沖進大殿和宋仁宗、呂夷簡硬剛,就算代價是被趕出中央,范仲淹等也毫無沮喪后悔之心,在他看來維護國母就像是維護自己的母親,義正言辭!君父有過,臣子們就應(yīng)當勸諫來維護國家的和平安定,范文正還作詩一首:“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币员磉_自己的志向。士大夫們對呂夷簡、宋仁宗也頗多指責,富弼就指責皇帝“以色欲之心,廢黜后氏而不告宗廟,是不敬父母?!本褪钦f仁宗好色偏心,嫡妻說廢就廢,簡直不孝!
(宋朝的大臣們都極具責任心和使命感,只要是他們認為不妥連天子都敢駁斥)
所以我們看宋朝的士大夫們權(quán)力簡直大得嚇人,從宋太祖制定“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再到太宗說“天下廣大,卿等與朕共理?!庇兴我怀墓賯兪钦娴陌牙馅w家的天下當做是自己的天下一般去維護,宋朝的皇帝們也多是些面瓜,任由大臣們?nèi)嗄?這要擱明朝就鼓搗了個東廠和錦衣衛(wèi),讓太監(jiān)們和大臣互撕),所以宋朝大臣各個責任心賊強,看到什么不滿意不合適的地方就開噴,范仲淹這手段都還算溫柔,等后面包拯來當御史仁宗才知道什么叫“鐵面無私”!仁宗皇帝后來又想立張貴妃為皇后,結(jié)果被大臣們噴得體無完膚(這下沒有呂夷簡幫忙了),皇后我不立了,那我抬舉她的伯父張堯佐當三司使行么?
(被包拯噴了一臉口水,宋仁宗也無話可說,只能灰溜溜作罷)
一個外戚當號稱“副相”的三司使?下一步豈不是要當宰相了!在所有人的反對下這事兒黃了,宋仁宗大怒,要讓張堯佐當“宣徽使”(職位也不低),但大家還是不答應(yīng),在包拯的帶領(lǐng)下御史們又沖上大殿和皇帝對噴,其中包拯表現(xiàn)最兇猛,他逼近皇帝慷慨陳詞,連口水都噴了皇帝一臉,大有一副皇上你要是敢答應(yīng)我就一口咬死你的剛猛表現(xiàn)。
宋仁宗灰溜溜的回宮,看見眼巴巴的張貴妃,一肚子邪火就爆發(fā)了:你丫就知道要官,要官,難道不知道包拯當了御史么!您看,就算是如此,連皇帝都如此吃癟,更何況其他宦官、外戚、權(quán)臣?所以有宋一朝宦官為禍,外戚干政,后宮不寧這種事兒發(fā)生的頻率要遠低于其他朝代,就是因為這些個眼尖的讀書人盯著呢!
(宋太祖制定了嚴苛的政令下達流程并親自遵守,所以后世皇帝即使有想法也只能遵循祖制)
再加上宋太祖、宋太宗也給后代子孫們挖了個大坑,宋朝的政令要經(jīng)過復(fù)雜步驟才能生效。首先皇帝和宰相們討論,宰相們有權(quán)反對,不通過這事兒就卡死了,通過就擬定條款讓中書舍人寫詔書,如果中書舍人覺得不行也有權(quán)反對。通過后寫好詔書交由給事中審議,給事中有權(quán)反對,不反對再交給皇帝簽字,這道政令才算是有效。
不過您別高興的太早,這道經(jīng)手過無數(shù)道程序的詔書還要讓御史們過目并討論,要是這些大爺覺得不滿意,照樣還要上大殿鬧事。您覺得這樣太麻煩?不好意思,這可是太祖太宗立下的規(guī)矩,人家為了更換熏籠都走程序等了將近一個月,您有啥不滿意的?更何況大宋祖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提了意見不會被殺頭,那大家伙不得可勁兒的噴啊,皇上你規(guī)規(guī)矩矩還好,要是想超越禮制做點壞事,大家可不答應(yīng)!
當然了,皇帝要是耍起無賴來大臣們也無可奈何,您看仁宗就“勾結(jié)”呂夷簡廢了郭皇后,但后果是慘痛的,呂夷簡被士林罵得不輕,士大夫們對仁宗皇帝更是打起了十二萬分的警惕,生怕他又腦子一抽想著廢后,對仁宗后宮的監(jiān)督管理就更嚴了,總得說來仁宗皇帝還是得不償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