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1 09:40:39作者:未知
明嘉靖年間,嚴嵩父子網(wǎng)羅仇鸞等人,把持朝政,對外勾結(jié)敵寇喪權(quán)辱國,對內(nèi)殘害忠良,欺壓百姓,侵吞庫銀,朝野上下對其恨之入骨,是明朝頭號大奸臣。他對彈劾檢舉他的官員肆意迫害,釀成了許多冤案,當初最大的楊繼盛案就是他一手制造的。
楊繼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貧苦。他七歲的時候,就失去了母親,繼母待他不好,讓他去放牛。楊繼盛放牛經(jīng)過私塾,看到村里一些孩子們在讀書,十分羨慕,向他哥哥請求讓他讀書。哥哥說:“你年紀太小,讀什么書?”楊繼盛回答說:“我能放牛,就不能讀書?”他父親見他有志氣,就讓他一面讀書,一面放牛,果然上進很快。后來應科舉考試,中了進士,在京城里受到不少大臣的賞識,被封為南京吏部主事,不久又被升為兵部員外郎。
當時的明朝已經(jīng)處于沒落的中后期,朝政腐敗,政壇黑暗,奸臣當?shù)?而荒唐的嘉靖皇帝卻縮在深宮中,不理朝政,一心想求得長生不老,得道成仙。嘉靖二十九年,蒙古土默部首領俺答汗,率軍犯我大同,大同總兵仇鸞畏敵不戰(zhàn),并以重金賄賂俺答汗,使俺答汗未損一兵一卒,便直逼北京郊外。
在嚴嵩的授意下,幾十萬明軍屯而不戰(zhàn),眼看著敵軍燒殺擄淫數(shù)日后,大搖大擺的離去。事后,仇鸞非但無罪,還晉升為太子太保,統(tǒng)領京營。隨之仇鸞又勾結(jié)外敵,以開“馬市”為名,與敵議和。
當時仇鸞正是皇帝面前的紅人,大臣們明知道這樣做有問題,卻沒有人敢站出來,提出反對意見。只有楊繼盛不畏仇鸞的威福,立即上疏給皇帝,極力反對議和,提出了與蒙古議和的“十不可”,說這將使天朝大國顏面盡失,有損國威,而且他還認為以傾國之力去供應外虜,這并不能最終解決邊境沖突,日后肯定會再起沖突。
奏折送上后,嘉靖皇帝拿給嚴嵩、仇鸞等人傳看,仇鸞惱羞成怒,大罵道:“楊繼盛一個書生,乳臭未干,也敢這樣狂發(fā)議論!應該撤職嚴辦!”隨后,他又向嘉靖皇帝密奏,捏造罪狀,誣告楊繼盛圖謀不軌。糊涂的皇帝不分青紅皂白,見到密疏后大怒,馬上命人將楊繼盛撤職逮捕,投進大獄。后來因為根本找不到任何謀反的證據(jù),嘉靖皇帝就把他貶為一個偏遠不毛之地的狄道典吏。這是他第一次遭貶。
楊繼盛到了狄道,并不灰心喪氣。狄道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當?shù)厝瞬蛔R字。楊繼盛到了那里,挑選了一百多個青少年,請個老師教他們念書。學生家里沒有錢,楊繼盛把自己的馬和妻子的衣服變賣了幫助他們。當?shù)匕傩斩紣鄞鳁罾^盛,稱呼他“楊父”。
楊繼盛被貶謫后,明朝和韃靼講和,互相通商。但是不久俺答汗就破壞和議,多次進攻邊境。仇鸞的密謀暴露,嚇得發(fā)病死了。這時候,明世宗才想到楊繼盛的意見是對的,把他調(diào)回京城。于是在一年之中,楊繼盛四次升遷,從一個小小的典吏直升到刑部員外郎的職位。
嚴嵩這時也正在得寵,他深知皇帝想要重用楊繼盛的意圖,就想拉攏楊繼盛,使他為己所用,為此還特意委以楊繼盛軍權(quán),以示親近信任。他卻不知道,楊繼盛是一個性情耿直、忠君為國的人,他一向認為嚴嵩倒行逆施、欺上罔下、禍國傷民,對嚴嵩的痛恨超過了對仇鸞的痛恨。
所以他根本不理嚴嵩那一套,升到兵部還不到一個月,就不顧妻子家人的反對,向皇帝上疏,彈劾嚴嵩破壞祖制、縱容惡子、冒領軍功等十項大罪,還指出嚴嵩控制拉攏了皇帝身邊的一切耳目,用各種手段蒙蔽皇帝。他把嚴嵩作為內(nèi)賊與外賊的俺答汗相并列,認為內(nèi)賊之害尤勝于外賊,只有先除去內(nèi)部奸賊,才能最終除掉外寇。
這篇奏折一上,就像在平靜無波的湖水中投入了一顆巨石,一時間在朝廷上激起了千層波。嚴嵩這時正處在權(quán)力的頂峰,是炙手可熱,口含天憲的人物,朝臣們都不禁為楊繼盛的膽大而吃了一驚。嚴嵩的惱怒就更不用提了,原想提拔他作自己的親信,不料卻反而被重重咬了一口。他馬上到皇帝面前數(shù)說楊繼盛的“罪惡”,使得接到奏折有些不快的嘉靖皇帝更加暴怒,下令將楊繼盛逮捕到錦衣衛(wèi)大牢中,嚴刑拷問他誰是主使。
楊繼盛大怒道:“為皇上盡忠全是我自己的主意,哪還有什么主使之人?”并堅稱自己所言句句屬實,審問人員也知道這個案子根本就不必詳審,只是狠狠打了他一百杖,就送交刑部定罪。刑部尚書何鰲不敢違背嚴嵩的意思,就按照嚴嵩的囑托,把楊繼盛定罪關(guān)入詔獄。
楊繼盛在錦衣衛(wèi)的大獄中一關(guān)就是三年。這是個暗無天日的地獄,全部建在地下,墻厚數(shù)尺、防守嚴密,即使里面呼號連天,外面也什么都聽不到。而且這里死幾個犯人就像死掉幾只老鼠一樣普通,根本就不會有人查問。因為按照明朝的規(guī)定,凡是關(guān)在詔獄中的人犯,都是皇帝的欽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正式的司法機關(guān)是不能過問的。楊繼盛一進詔獄,就知道自己再無生還可能,心中早就做好了準備,神情自若,面不改色。
他在獄中受盡了種種酷刑,渾身肌肉都腐爛了,鮮血淋漓,深可見骨。獄中沒有醫(yī)藥,他就自己動手刮下腐肉,挑斷傷筋,就連替他掌燈的獄卒都覺得慘不忍睹。就這樣,每一次用刑,楊繼盛都被折磨得死去活來,卻又一次次挺過來了。他堅持不向嚴嵩屈服,也不肯承認自己那些莫須有的罪名。
楊繼盛的案子在當時流傳很廣,影響極大,人們都知道他是冤枉的,都稱他為“天下義士”,也都因此更加痛恨嚴嵩。幾年過去了,嚴嵩見仍不能迫使他屈服,也不由得從心里感到恐懼,他決心使用詭計殺掉楊繼盛。楊繼盛在大牢里一直被關(guān)了三年,嚴嵩沒找到殺害楊的絲毫證據(jù)。
此時,社會上聲討嚴賊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一些大臣和名流、俠士也在積極籌劃營救楊繼盛的良策。嚴嵩深知楊出獄后對自己的利害,于是想用借刀殺人計,除掉楊繼盛。
一天,要斬處一批囚犯,嚴嵩便把楊繼盛的名字混在其中,昏庸的明世宗,哪知其中有鬼,只看了前面的幾頁,便批斬。人們聽說楊繼盛要處斬,四城百姓蜂擁趕到西市,為楊繼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聲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楊繼盛昂首挺胸,視死如歸,當眾高唱: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報國,留作忠魂補。
這天是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一代忠良楊繼盛年僅四十歲。
楊繼盛死后七年,嚴嵩父子被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徐階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為前朝冤案大臣平反,楊繼盛是第一人。追贈為太常少卿。賜謚號為“忠愍”,并建立祠堂來紀念他,他的沉冤終于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