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1 12:19:59作者:佚名
湯的祖先
主癸的妃子扶都望見有一道白氣貫穿月亮而生下了湯。堯封契于商,并賜姓子,主癸便是契的第十二代孫。湯的祖先是契。契的母親名叫簡狄,是有蜮氏的女兒。
簡狄與三個同姓大夫的妻子在河中洗浴,玄鳥從天上掉下來一只蛋。簡狄吞吃了蛋,便生下了契。由于契是他母親吞吃了玄鳥蛋后生的,所以堯賜他姓子。
伊尹助商滅夏
伊尹,本名伊摯,先后在商王朝擔任尹、阿衡、保衡等官職,因官得名,亦名阿衡、保衡,出生于有莘氏族。
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以“伐夏救民”為己任,認為天下的老百姓如果享受不到堯天舜日的幸福,就等于自己把他們推入溝壑之中。他的才能,早在見到商湯之前,就已播名邦外。
伊尹的謀略思想和政治、軍事才能,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伊尹兩次被商湯派到夏都執(zhí)行戰(zhàn)略偵察任務,在夏王朝統(tǒng)治集團內部進行分化瓦解活動。商湯恐怕夏桀懷疑,還導演了一出苦肉計,“親自射伊尹,伊尹奔夏”。
伊尹在三年的時間內,先后五次進入夏都,掌握了夏王朝政治、軍事以及經(jīng)濟、地理情況,返回商都向湯報告,說夏王桀荒淫無道,“不恤其眾,眾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積怨”,人們盼望夏王朝早日滅亡,商湯對此十分滿意,稱贊伊尹圓滿完成了任務,遂與伊尹作出滅夏的戰(zhàn)略決策,再次把伊尹派往夏都。
結交夏桀遺棄的元妃妹喜,“遂以間夏”,在夏統(tǒng)治集團內進行策反活動。這些活動,對于商湯制定對夏戰(zhàn)略決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孫武總結這一歷史經(jīng)驗,在他的兵法十三篇中說:“知己知彼者,百戰(zhàn)不殆”,“昔商之興也,伊摯在夏;周之舉也,呂牙在殷。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
鳴條之戰(zhàn)是商湯推翻夏王朝的戰(zhàn)略決戰(zhàn)。在選擇決戰(zhàn)時機、決定決戰(zhàn)方向上,伊尹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據(jù)《說苑》記載:“湯欲伐桀,伊尹日:請阻之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日:未可。彼猶能起九國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復入貢職。明年又不供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日:可矣。湯乃興師?!?/p>
這段記載說明,在決戰(zhàn)時機的選擇上,商湯和伊尹不僅考慮到雙方的軍事實力,而且考慮到人心的向背,用近似火力偵察的辦法,停止進貞,以觀察對方反應??吹较蔫钊阅苷{動九夷之師,就恢復進貢。待到九夷之師不服從調動時,才興師伐桀。這是慎重而又果斷的決策。
在決戰(zhàn)方向的確定上,據(jù)《尚書》《呂氏春秋》和《史記》記載,商湯不是按照商夏所處自然地理位置,由東向西發(fā)動對夏都的正面進攻,而是“令師從東方出于國西以進”實行戰(zhàn)略迂回,繞到夏都西面。出其不意地發(fā)動進攻。
結果,夏軍倉促應戰(zhàn),“未接刃而桀走”?!氨加邙Q條”。商湯揮軍追擊,與夏桀大戰(zhàn)于嗚條,大敗夏軍,一舉推翻夏王朝。這一決策,也是和商湯、伊尹熟悉夏朝軍事部署和地理環(huán)境有較大關系的。
卻說湯求計于伊尹,伊尹日:“我兵無如桀勇,若以力敵,決難取勝,必須用謀以勝之。”湯日:“伺計可勝?”尹日:“臣觀桀王有勇無謀,來日出戰(zhàn),用十面埋伏計擒之?!睖眨骸叭滔壬钏?。”一夜打點停當。
次日湯升帳,諸侯參見畢。伊尹日:“昨日之戰(zhàn),若無費公至,則諸公皆為齏粉矣。本欲罪及列位,但念初戰(zhàn),未及次第,暫恕其過。某料桀王君臣,縱有萬人之勇。難出某這一計。明日行之,諸公肯遵令否?”眾侯各皆慚愧:“懊悔昨日之過,今愿聽令?!?/p>
伊尹大喜日:“諸公如肯向前,再無有不勝之理?!毕攘钯M昌日:“煩公明日戰(zhàn)頭一陣,只可詐敗,不要取勝?!辈I計去了。尹又日:“請主公來日居第二陣,等費昌詐敗走過,主公出敵住,亦要敗,不可勝。引至埋伏之處,自有接應之兵,不可有誤?!?/p>
又令眾諸侯日:“此去地名嗚條坡,諸公可去各尋叢雜樹木處,分作十面埋伏。桀王追兵趕至,放炮為號,十面殺出,桀有萬人之勇,插翅難飛,必能擒矣!違令者,定按軍法。”
眾諸侯俱領汁去了。湯問日:“只恐桀知計,不肯追來?!币θ眨骸白蛉毡姾钋訑?,不戰(zhàn)而逃。今諸侯迎敵,必不提防,料定趕來,擒桀之功,在指顧間矣!”湯大喜,各去準備不題。
卻說桀王入城,聚眾臣議日:“昨日之戰(zhàn),非費昌生力兵至,履一已被擒矣!”趙梁等日:“以我主天威,勇敵萬人,昨日眾侯不戰(zhàn)而逃,其怯可知。若知時勢,退兵便罷。倘不識時務,我主明日獨戰(zhàn)履一,臣同三侯戰(zhàn)眾侯,必要擒獲履一,方可回兵。在此一戰(zhàn),天下定矣!”
桀王大悅。近臣奏履一打戰(zhàn)書,約明日必決強弱生死,方肯休兵。桀大笑,趙梁問日:“陛下見戰(zhàn)書大笑,臣不識笑何事?”
桀日:“朕非笑他事,笑履一死已臨頭,兀自不知。昨日若非費昌,命遭朕手矣。今不退兵,尚敢下書約戰(zhàn),強勉出此大言,朕故笑之。來日卿等用心,看朕必擒履一,而后罷兵。”趙梁等皆呼萬歲。
次日平明,桀王同趙梁、三侯出陣,費昌出馬迎日:“昨日明放走入城去,尚不自省避位,請罪于諸侯,讓有德者為君,今日自又出戰(zhàn)!”桀王笑日:“昨日履一非汝,已作刀下之鬼矣,何不叫履一出來,汝替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