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06:09:05作者:未知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文化寓意深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眾多,當然如何對地名進行命名也是一門至深學問。通過對中國市縣地名的溯源探究可以驚奇發(fā)現(xiàn),其中大都有著與歷史割不斷的文化蘊含?;实勰晏柺侵袊饨〞r期的紀年方式,它是記載中國歷史延續(xù)性的標識符號。中國歷史上的地名采用采用皇帝年號命名的也不少,它大致始于東漢末年,興于唐宋時期。下面就與大家一起盤點一下那些還在使用或曾經(jīng)使用的以年號命名的中國地名吧!
福建建安縣(現(xiàn)建甌市):
“建安”為漢獻帝劉協(xié)的年號(189~220年)。東漢建安元年(196年)置建安縣(治所在今福建建甌縣松溪南岸)。漢末天下大亂,先后在閩地設立三縣為建安、南平、漢興,意寓——建安初年,平定南方,漢室復興。1913年,并建安、甌寧縣合為建甌縣,1992年10月撤縣建市。
安徽至德縣:
“至德”為唐肅宗李亨的年號(756年7月~758年2月)。唐至德二年(757年),刺史宋若思奏析鄱陽、秋浦縣地置至德縣(治所今安徽東至縣梅城鎮(zhèn)),屬宣城郡。1959年3月22日,撤銷東流、至德縣,并組建東至縣(縣人民委員會改駐原至德縣城堯渡鎮(zhèn)),屬安慶專區(qū)。
江蘇寶應縣:
“寶應”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一個年號(762年4月~763年6月),取“勝寶應真”之義。唐代宗上元三年農(nóng)歷四月十六日(公元762年5月14日)因真如獻寶,肅宗傳旨:上元三年改為寶應元年,安宜縣更名為寶應縣。
福建永泰縣:
“永泰”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二個年號(765年1月~766年11月)。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縣西鄉(xiāng)、尤溪縣東鄉(xiāng)置永泰縣。
道州大力縣(現(xiàn)湖南寧遠縣):
“大力”為唐代宗李豫的第三個年號(766年12月~779年)。唐大歷二年(767),析延唐縣北部置,治于今湖南省寧遠縣清水橋鎮(zhèn)。宋乾德三年(965),廢并大歷縣、延熹縣,置寧遠縣,隸屬于江南西道道州??h治遷至新址(今寧遠縣舜陵鎮(zhèn))。道州大歷縣歷時198年。
陜西興元府(現(xiàn)漢中市):
“興元”為唐德宗李適的年號(784年1月~12月)。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避朱泚軍亂,天子幸梁州。還都后,詔改梁州為“興元府”,位同京都長安。
江西興國縣:
“太平興國”為宋太宗趙匡義的年號(976年12月~984年11月)。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以年號“太平興國”為名改平固縣為興國縣。
陜西淳化縣:
“淳化”為北宋太宗趙光義的年號(990~994年)。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在梨園鎮(zhèn)立縣,以其年號賜名為淳化置縣。
江西景德鎮(zhèn)市:
“景德”為北宋真宗趙恒的年號(1004~1007年)。由于昌南鎮(zhèn)在宋代燒造成功了有“冰肌玉骨”美譽的青白瓷(又名影青瓷),并得到宋真宗的厚愛,宋景德年間,真宗皇帝趙恒命令昌南鎮(zhèn)燒造御用瓷器,并把他的年號“景德”賜給昌南鎮(zhèn)作為地名,昌南鎮(zhèn)從此改名為景德鎮(zhèn)。
福建政和縣:
“政和”為宋徽宗趙佶的年號(1111~1118年)。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因進貢白毫銀針茶深受徽宗皇帝贊賞,詔改關隸縣,親賜年號為政和縣。
浙江紹興市:
“紹興”為南宋高宗趙構的年號(1131~1162年。)。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1131年),改元“紹興”并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始此。源于“紹祚中興”一語,意為繼承帝業(yè),中興社稷。
江西隆興府(現(xiàn)南昌市):
“隆興”為南宋孝宗趙昚的第一個年號(1163~1164年)。隆興二年(1164年),守臣郭祚以孝宗潛藩申請,下三省議,特用紀元之號,將洪州府賜曰隆興府。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
浙江慶元縣:
“慶元”為南宋寧宗趙擴的第一個年號(1195~1200年)。南宋寧宗慶元年間發(fā)生韓侂胄打擊政敵的政治事件。有胡紘者,上書朝廷,彈劾宰相趙汝愚,以后宋寧宗就專用韓侂胄,胡紘誣陷理學大師朱熹,形成“慶元黨禁”。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胡紘在家鄉(xiāng)析龍泉縣置縣中,曾親具奏章極力請命,同年十一月,寧宗詔準,并以年號賜“慶元”為縣名。
上海嘉定區(qū):
“嘉定”為宋寧宗趙擴的第四個年號(1208~1224年)。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縣,縣署設于練祁市(今嘉定鎮(zhèn))。1958年,嘉定縣由江蘇省劃歸上海市,1992年撤縣設區(qū)。
湖南寶慶縣(現(xiàn)邵陽市):
“寶慶”為南宋理宗趙昀的年號(1225~1227年)。南宋寶慶元年(1225年),理宗趙昀登基,用年號命名曾領防御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于此。民國17 年(1928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1977年,成立省級直管邵陽市;1986年,成立邵陽地級市。
不過,也有一些地名確實在中國歷史上做過皇帝年號,但查閱歷史資料時我們發(fā)現(xiàn)其與年號沒有任何關系,純屬巧合。如“咸豐”為湖北省西部縣名,清雍正年間置縣。但在該縣存在一百多年后,清文宗愛新覺羅·奕即位,年號“咸豐”。所以此“咸豐”與彼“咸豐”沒有任何關系。存在同樣情況的還有浙江的永嘉、安徽的廣德、河南的太康、湖北的咸寧、甘肅的景泰、永昌等,這些地名都和與其同名的年號沒有任何關系。
看來中國的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小編表示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