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2 14:05:50作者:佚名
所謂外戚,是對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的總稱,又叫國姻、外氏、 戚里、椒蘭班,諸如帝王的舅親(母舅、舅表兄侄)、姨親(姨父、 姨表兄侄)、妻親(岳父母、內(nèi)兄侄、堂兄侄等),都可歸于外戚 之列。
如漢武帝時丞相竇嬰,是武帝祖母竇太后的內(nèi)侄;田盼為 武帝母王太后的同母弟;大司馬大將軍衛(wèi)青,是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 的同母異父弟;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衛(wèi)皇后的外甥;后來 受遺詔輔政的霍光,則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弟,可見漢武時得到 重用的外戚,構(gòu)成十分復雜.由于帝王至高無上的權(quán)勢,外戚憑 著這些裙帶關(guān)系,可以輕易地獲取政治、經(jīng)濟上的特權(quán),進位王 侯,出任將相,廣占良田美宅,盡享人間富貴。
在封建帝王的身邊,始終存在著五種勢力:朝臣、宗室、后 妃、外戚、宦官,其中朝臣和宗室既為帝王所用,同時又深為帝 王所忌,時刻擔心他們奪權(quán)。后妃在正常情況下較少擔負政治職 能,主要在帝王私生活中發(fā)揮作用》只有外戚和宦官常能獲得帝 王的信任,登上政治舞臺,特別是當?shù)弁鯇櫺夷骋晃缓箦鷷r,該 姓外戚往往成為當時政治舞臺的主角,廣泛地參預朝廷軍國大政, 甚至主宰朝政,凌駕于皇權(quán)之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外戚作為 一股政治勢力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有時,外戚可以輔助帝王開 創(chuàng)基業(yè),如唐太宗時的外戚長孫無忌,或輔佐幼主鞏固政權(quán),如 西漢昭、宣二朝的霍光。但在另一些時候,外戚集團又成為紊亂 綱紀、敗壞朝政的貪婪蛀蟲。他們不僅驕奢淫逸,而且檀權(quán)亂政, 直至謀逆篡國,最著臭名的如西漢末期“一門十侯”的王氏外戚,東漢順、沖、質(zhì)、桓四朝外戚梁冀等。
外戚在整個封建政治和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一直產(chǎn)生著影響。在 封建社會的前期,外戚主要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在后期則更多地 插足于社會經(jīng)濟領(lǐng)域,這是一個總的情況。至于前期外戚的表現(xiàn), 以兩漢最為典型,形成歷史上少見的“外戚政治' 漢高祖劉邦死 后,臨朝稱制的呂后,為了制約漢廷顯赫一時的功臣勢力,大力 引進外戚呂氏子侄,并汀破高祖之約,分封呂產(chǎn)、呂祿等四人為 臣、六人為侯,分掌宮禁兵權(quán)。功臣、宗室指責這些外戚“檀權(quán) 關(guān)中,欲為亂”,他們聯(lián)合起來消滅了呂氏外戚(《史記·呂太后本紀》
漢武帝時又開始重用外戚,將相之任.中朝官之選,都讓外 戚子弟占據(jù)一席之位。武帝末年,遺詔由霍光輔政,開創(chuàng)了外戚 以大司馬大將軍職務(wù)輔政掌權(quán)的制度。至漢成帝任外戚王氏輔政, 此后歷成、哀、平、少帝四朝,王氏一門先后有王鳳、王音、王 根、王莽擅權(quán),排斥異己,陷害忠良,任人唯親,王氏子侄壟斷 了劉氏政權(quán)。最后,王莽干脆廢漢自立,成為歷史上外戚由輔政 到擅權(quán)最后篡位的始作俑者.正如《漢書·元后傳》所說:“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即王政君歷漢四世為天下母,享國六十余 載,群弟世權(quán),更持國抦,五將十侯,卒成新都Z東漢初年,光 武帝、明帝吸取西漢呂、王外戚亂政的教訓,刻意防范,“內(nèi)無出 閫之言,權(quán)無私溺之授,可謂矯其敝矣' (《后漢書•皇后紀》)
但 自和帝以來,繼位的都是幼主,母后臨朝,“莫不定策帷帟,委事 父兄”(同上),實際上把朝政交給了外戚。如梁太后稱制時,與 她的兄長梁冀先后立了沖帝、質(zhì)帝、桓帝。其中質(zhì)帝年幼而聰慧, 對梁冀的飛揚跋扈不滿,梁竟公然毒死質(zhì)帝。史載梁冀“專檀威 柄,兇恣日積”,軍政事務(wù)概由他一人獨斷,皇帝也無權(quán)過問???縣官吏升遷,必須先到梁府謝恩,然后始能去辦理手續(xù)。地方的上貢物品,要選上等品先送梁府,余下的才送往宮中。至于梁冀 及其子侄、門人依仗權(quán)勢為非作歹、暴虐官民的事,更是不計其數(shù)。顯赫無比的梁氏家族,先后有三女為皇后,六女為貴人,七 人封侯,二人為大將軍,其余做卿、將、尹、校的五十七人,連 梁冀妻族中居侍中、郡守等要職的也有十余人。(《后漢書·梁冀傳》)
唐朝前期,也出現(xiàn)過外戚干政,一是武則天稱制時大封諸武 氏子侄為王侯,一是唐玄宗寵楊貴妃,使得楊國忠專權(quán)禍國。但 唐代外戚為禍之烈遠不如兩漢,特別是唐中期以后,直至明、清, 很少出現(xiàn)擅權(quán)亂國的外戚集團。出現(xiàn)這種變化,與封建帝王對待 外戚的態(tài)度、政策有關(guān)。在中唐以前,帝王往往專寵一位后、妃, 對該姓外戚特別垂愛親信,授高位,任重權(quán),甚至援引外戚輔政, 為外戚干政創(chuàng)造了條件。宋以后,帝王雖對外戚優(yōu)遇有加,但注 意防范他們參與朝政,只予虛銜厚祿,“崇爵厚祿,不畀事權(quán)” (《宋史.外戚傳》)。
所以,北宋中期雖相繼有真宗劉皇后、仁宗曹 皇后、英宗高皇后、神宗向皇后等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 制,但她們都未援引外戚,而是依靠朝臣處理朝政大事。“仁、英、 哲三朝,母后臨朝聽政,而終無外家于政之患,將法度之嚴,禮統(tǒng)之正,有以防閑其過歟?抑母后之賢,自有以制其戚里歟?同 上)實際上,這里除了母后賢明外,跟防范外戚的制度實施有關(guān)。
不過,唐宋以來,外戚中干政植權(quán)、結(jié)黨營私的人少了,而嗜財 貪色、驕奢腐化的外戚卻越來越多,對此,《明史·外戚傳》指出 說:“所好不過田宅、狗馬、音樂,所狎不過俳優(yōu),伎妾,非有軍 國之權(quán),賓客明黨之勢。”可見,外戚對朝政的干擾和為害程度減 小了,但他們對國家經(jīng)濟的破壞,對黎民百姓的壓榨卻加重了。
上一節(jié):宮女:飽受壓迫到白頭的后宮女仆
下一節(jié):恩倖:揣度君心曲意媚上的帝王寵臣
返回上一級>>>古代帝王后宮生活的??团c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