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3 10:33:58作者:未知
玄奘(602~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譯師。俗姓陳,本名祎,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佛教法相唯識宗創(chuàng)始人,《西游記》中唐僧的原型。他曾于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前往天竺取經求法,前后歷盡千難萬險的17年,精研當時大小乘佛教的各種學說,攜帶回許多經籍,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他的事跡經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改編后,寫入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記》中,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玄奘法師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但是,他的取經之旅竟然是沒有經過唐朝官方出境同意的,通俗地講,玄奘是“偷渡”出境,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玄奘自幼家貧,父母早喪。13歲時就出家。他為了學習佛法,曾游歷各地,參訪名師。26歲時他來到了長安求學,玄奘在求學過程中,對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于法相之說各異的現(xiàn)象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產生了去印度求《瑜迦師地論》以會通一切的念頭。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旅陳表,請允西行求法。唐朝法律規(guī)定,凡需越渡關塞要津出國者,須向官府申請并取得“過所”后方可通行?!斑^所”其實就是簽證,玄奘西行求法的時候,正是貞觀初年,唐朝國基未定,國政新開,禁止國民出境,雖然唐朝的好多高官實際上都是外邦人,但是還是禁止國民越境,所以玄奘西行求法的請求沒有得到官方的許可。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于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
玄奘離開西安后,輾轉到了秦州,又轉至蘭州,并隨使者西行至涼州。那時涼州都督李大亮奉命守關,他得知玄奘準備離境,又無官方證明,便追問玄奘出關緣由。玄奘坦言要西游取經,但李大亮并不放行。幸好當?shù)赜幸晃环鸾填I袖慧威法師,他很欣賞玄奘的辭理通達,更佩服他西行求法的宏愿,便派了兩名心腹弟子,一個叫慧琳,一個叫道整,暗中護送玄奘偷渡出關。他們不敢公然行走,只能晝伏夜行,走了十幾天,終于到達瓜州(今甘肅安西)。
瓜州是偷越國境的關口,據(jù)《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于貞觀三年九、十月間抵達瓜州晉昌城,在當?shù)卦儐栁餍新烦?。有人告訴他:從瓜州北行十多里,有條葫蘆河,下寬上狹,水湍波急,深不可渡。上面就是玉門關,是西去必經之路和咽喉要道。玉門關外向西北行,有五個烽火臺,各相去百里。中間沒有水草和人煙,過了這五個烽火臺,就是著名的莫賀延磧戈壁。再過去就是伊吾國境。
就在玄奘為難之時,涼州的訪牒又來了,說明捉拿意圖西游的僧人,命令沿途各州縣嚴密查訪,務必解送京師。州史李昌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他接到這件公文后,馬上明白指名捉拿的人就是玄奘,立刻秘密帶著公文前去拜訪玄奘。
當李昌聽完玄奘西行求法的宏愿以后,感到非常欽佩和同情,就當著玄奘的面將公文撕毀,并一再叮囑他及早離開,以免節(jié)外生枝。李昌臨走時,送給玄奘一匹馬,又找了一位胡人石盤陀做向導,當天晚上就讓他們出發(fā)了。
玄奘一行三更時到了葫蘆河邊,遠遠看見了玉門關(唐玉門關就在今安西縣雙塔水庫中的雙塔堡一帶)。玉門關上游十多里的地方,葫蘆河寬有丈余,旁邊有梧桐樹林,石盤陀砍了幾棵樹,搭在河上,鋪草墊沙,讓玄奘過了河。玄奘由此出了玉門關,但是玄奘還要面對另一個對手:關外的漫漫黃沙。
此時,玄奘所有的同伴均已離他而去,后來石盤陀也打了退堂鼓,石盤陀甚至以刃相逼脅迫玄奘返回歸途,但法師矢志不移,石盤陀無奈,只得自己離去。臨走時,他告訴玄奘,如果在沙漠中走了四天后,能夠看到一小片綠洲,就說明走對了方向。
走進戈壁深處的玄奘在喝水時,又不慎把皮囊的水全部灑掉了,沒有了水的玄奘只得憑借著自己的信念堅持行走,其后的五天四夜,玄奘滴水未進,“幾將殞絕”,經歷了西行途中最為險惡的考驗,最終依靠著頑強的信念和“堅持”,成功地穿越了“上無飛鳥,下無走獸”的莫賀延磧戈壁,到達了其西行途中的第二個起點——高昌。
在高昌國,玄奘受到了國王的極大禮遇,離開高昌后,玄奘經西突厥、阿富汗,南下佛教圣地——那爛陀寺。后來,他又游學天竺各地,著述立論,宣講大乘,經過五年學習,玄奘獲得了“大乘天”的“解脫天”的極高榮譽。被公認為全印度第一流學者。玄奘的威名從西域傳回了大唐后,這位當年偷渡出國游學天竺的僧人,引起了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莫大興趣。
貞觀十九年春正月,玄奘給唐太宗上書,說自己取得佛經回來了。當時唐太宗正在洛陽統(tǒng)領兵馬準備征伐高麗。得知玄奘即將攜帶佛經、佛像回國,唐太宗便命令留守在長安的左仆射房玄齡迎接。房玄齡派遣右武侯大將軍侯莫陳實、雍州司馬李叔、長安令李乾佑奉迎。后來,玄奘受到了唐太宗的親自召見。公元664年,玄奘由于積勞成疾病逝。
玄奘回國后,在19年之中翻譯出了經論75部,總計1335卷,他還口述《大唐西域記》。該書是玄奘西行求法歷時17年、行程5萬余里、經過100多個國家所寫的游記。內容相當豐富,涉及中亞、西亞、南亞地區(qū)內許多國家的山川地形、城邑關防、交通道路、風土習俗、物產氣候、語言文字、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個方面,并有不少佛教傳說。全書共12卷,約11萬字,記述的國家達138個以上,是我國古代的一部極為重要的地理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