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8-23 14:59:01作者:佚名
羅漢在佛教中是一種果位,在小乘佛教中羅漢是最高的修行果位,即使在大乘佛教中,羅漢也是僅次于佛和菩薩的第三等果位。有趣的是,羅漢雖說是通過竭盡全力普度眾生脫離苦海,在修行上勤奮不怠,最終證得阿羅漢果位的,但羅漢受佛囑托,又常住世間,弘揚佛法,為佛護法,為眾生造福,也就是說羅漢又在“民間”。
而在人們的印象中,現(xiàn)實中負責弘法的則是僧團,是一個個具體的僧人。實際上,五百羅漢的構成中,本身就有一些羅漢是取自對于佛教的弘揚作出貢獻的僧人。很多時候,一般人也會把羅漢、和尚、僧人理解為完全相同的意思。
僧的意義
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
在佛教尚未興起以前,“僧伽”一詞早在古印度的社會中普遍使用。當時由于工商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富人們便依職業(yè)性質組織許多不同的團體,如同現(xiàn)代的“同業(yè)工會”,這樣的團體,即名為“僧伽”;乃至當時所有的政治體制,也都稱為“僧伽”。這些在社會上通用的名稱,后來被宗教團體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證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懷,隨即展開弘法度眾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陳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團(僧伽)才正式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眾”或“聚”的意思。在佛教中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辦道,而且是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紀律的修行團體,即稱為“僧伽”。僧伽又名“僧侶”或“海眾”等?!兜坩屗鶈柦洝氛f:“若人一念誠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穩(wěn)。僧伽威德,無晝無夜,保護眾生也。”
僧的定義不只是指“僧人”或“僧團”??傊吧笔侨龑氈?,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導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愛辭親、舍離世樂、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證果的人。“僧”是續(xù)佛慧命,傳揚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圣弟子。
初期原始佛教時代,所謂“僧伽”乃專指出家眾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從廣義上來說,“僧伽”則是指佛教全體的教團。佛法的弘傳,人人有責。但是在家信眾畢竟有眷屬親人的牽絆,不易脫離束縛,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間的責任托付給和樂清凈的僧團。僧團畢竟是修身養(yǎng)性、陶鑄圣賢的大冶洪爐,是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僧團的重要,由此可知。
僧團的成立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為陳如等五人說法,度他們?yōu)楸惹鹕?,這是僧團成立的端緒。
佛陀一生弘化傳教,度眾無數,打破印度種姓階級制度,主張四姓皆可出家修道。他度化了婆羅門種姓的摩訶迦葉、舍利弗、目犍連、須菩提等。其中,舍利弗、目犍連為六師外道之一刪阇耶的弟子,他們無意間從阿說示口中聽到佛陀教導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及“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真理,便帶著二百五十位弟子皈依在佛陀座下。
伽耶山尼連禪河邊修行的拜火教首領優(yōu)樓頻羅迦葉三兄弟及弟子千人,也受佛陀感化,放棄事火信仰,皈依佛教,做了佛陀的常隨眾弟子。佛陀又度化了剎帝利種姓的異母弟難陀,堂兄弟阿難、提婆達多、阿那律出家為僧,度化羅睺羅為沙彌,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和五百釋迦女為比丘尼。
此外,吠舍種姓的耶舍投奔佛陀出家,其父母則成為佛教最初的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還有善友滿慈子、摩訶迦旃延等數十位優(yōu)秀的青年為離欲阿羅漢。
于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僧團于焉成立,是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式叉摩那七眾弟子的完整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