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2 14:09:26作者:佚名
要說起蔡倫,很多人都會因為他改進了造紙術(shù)而對他有很大的好感,畢竟造紙術(shù)的改進,可以說是推動了我國古代歷史的發(fā)展,在很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作用,而且不僅是我國,甚至對于世界歷史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蔡倫為什么要改進造紙術(shù)呢?難道只是因為他覺得當時的造紙術(shù)很不好,所以要改進嗎?任何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是有原因的,那推動蔡倫產(chǎn)生改進造紙術(shù)的念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知道了蔡倫的動機,不知道你還是不是會對他有好感呢?其實歷史上的蔡倫真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究竟蔡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為何他最終還畏罪自殺了,他到底經(jīng)歷了些什么?
蔡倫以“改進造紙術(shù)”而聞名古今,倍受世人所青睞。另外,從史學價值來看待蔡倫自身的價值,其實蔡倫不僅只是對改進造紙術(shù)有著突出貢獻,在他擔任尚書令的時候,因為蔡倫自身熱愛科學發(fā)明的資質(zhì),故而他于東漢時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井噴式作用。
東漢學者崔寔在《政論》中寫道:“有蔡太仆之弩,及龍亭九年之劍,至今擅名天下?!?/p>
我們在重新認識蔡倫的時候,不要僅僅被他身上的“名人效應”所蒙蔽,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推動東漢手工業(yè)發(fā)展等成就固然值得后世人所尊崇,但要正確認識蔡倫,我們還是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來由點及面地整體分析。
蔡倫自小家境貧寒,寒門之弟出身的他前期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隨同父親在鄉(xiāng)下種田,因為自身聰明伶俐和對科學發(fā)明的熱愛,經(jīng)常受到同鄉(xiāng)人的贊揚。但因為貧窮的原因,蔡倫的父親打消了供蔡倫讀書上學的念頭。因此,蔡倫一生想要通過層層考試選拔入仕的途徑那便只能是黃粱一夢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對于蔡倫來說已經(jīng)遙遙無期不可追尋。
公元56年,漢章帝劉旭即位,因為后宮太監(jiān)數(shù)量的時常濫缺,所以漢章帝便經(jīng)常派遣官員到各個郡縣挑選年幼男童入宮。公元75年,在這一次的“民間選童”的過程中,年僅15歲的蔡倫被破格選中,隨后便被凈身帶入了東都洛陽宮內(nèi)。對于蔡倫而言,被選拔入宮,即便是成為太監(jiān),那也是三生有幸。果不其然,蔡倫在之后的人生軌跡上,因為種種原因步步高升,終官至九卿。但我們應當注意的是,就是這么一個太監(jiān),到底經(jīng)過哪些手段能夠順利登天呢?
(1)高攀竇太后,除掉宋貴人
公元76年,僅僅一年時間,蔡倫就被從小小太監(jiān)提升為“小黃門”,雖然這小黃門的職務在東漢宦官制度中夠不上臺面,但蔡倫這升官的時間未免快了些。隨后,蔡倫因為為人處事得到了竇太后的賞識,便很快被提升成為黃門侍郎。正所謂,在其位謀其事,黃門侍郎的蔡倫很好地利用了職務的時機接近了膝下無子的竇太后。順利靠近竇太后之后,蔡倫在歷史上的另一面很快顯露出來。
①蔡倫受竇太后指使而誣陷宋貴人行“挾邪媚道”(類似于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術(shù)”),漢章帝怎么能夠忍受后宮如此毒惡行徑的出現(xiàn),于是宋貴人很快便被通令自殺。宋貴人自殺之后,太子劉慶受母牽連被貶為清河王。
②蔡倫又受竇太后指使派人私下里給梁貴人行“飛書”以誣陷,誣陷成功之后,蔡倫又協(xié)助竇太后將梁貴人的兒子劉肇搶奪了撫養(yǎng)權(quán)。竇太后之后便多次建議重新立劉肇為太子,代替之前清河王劉慶的位置。
(2)改進造紙術(shù)的背后:蔡倫的利益體現(xiàn)
不得不說,蔡倫對造紙術(shù)的改進確實驕傲了中國、受益了世界。但其實我們應該知道蔡倫當初對于改進造紙術(shù)的初衷是為什么,他最大利益化地利用了改進造紙術(shù)這一創(chuàng)舉贏得了新主的贊賞和信任。
漢章帝駕崩之后,竇太后順理成章地把漢和帝劉肇扶上了皇位,自己也如愿以償?shù)刈狭舜购熉犝奈恢蒙?。反觀蔡倫,自然也得到了不少好處,直接從黃門侍郎被提拔成了中常侍。竇太后死后,蔡倫為保自己,轉(zhuǎn)而又另外投靠了鄧綏鄧皇后。因為鄧皇后平素喜歡畫鳥蟲魚、舞文弄墨,于是兼任尚書令的蔡倫便投其所好,選擇了工程浩大的“改進造紙術(shù)”。不得不說,蔡倫這個選擇是最為明智的。于蔡倫,搏得鄧后寵愛信任;于東漢,贏得國家發(fā)展。放大蔡倫改進造紙術(shù)這一舉動,我們應該注重看待蔡倫此舉的初衷,他是為了更好地靠近鄧皇后、依附皇權(quán),進而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
(3)一損俱損,結(jié)果慘然
天道循環(huán),因果報應,蒼天又曾饒過誰?公元121年,鄧太后薨。此時在位的皇帝是漢安帝劉祜嗣,他的另一重身份直接威脅到了時任長樂太仆的蔡倫,漢安帝的祖母是自殺而死宋貴人、父親是遭受貶謫的清河王。安帝沒有了鄧皇后輔政的束縛,怎么可能會輕易放過迫害祖母和父親的幫兇蔡倫。同年,安帝降罪于蔡倫,蔡倫不堪恥辱而服毒自盡。
史書上關(guān)于蔡倫造紙的記載十分簡略,只說他“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漁網(wǎng)以為紙”。作為一項偉大的發(fā)明,材料的選取、工藝的改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過程必然艱難曲折,涉及的技術(shù)問題也很復雜,擱在現(xiàn)代,寫幾十篇論文、幾部書都沒有問題,但史官卻十分吝嗇,只用了不足20個字全部交代完了。不過,這個記載雖簡略,卻很確切,認定紙的發(fā)明人是蔡倫,長期以來,成為定論。但近些年來,頗有人提出異議。
人們認為紙是蔡倫發(fā)明的主要是根據(jù)《后漢書》的記載?!逗鬂h書》的大部分原始史料,來自東漢官修史書《東觀漢記》?!稏|觀漢記》是東漢漢明帝劉莊在位時期(公元58年-公元75年),由大學士劉珍、班固等人執(zhí)筆編寫的國史。其中蔡倫傳這一篇,又是后來崔寔、曹壽和延篤等三人奉東漢漢桓帝之命在公元151年補寫的。這時距離蔡倫去世才30年。作者跟蔡倫是同時代人,因此有學者認為,《東觀漢記》記述的內(nèi)容應該是真實可信的。
有人認為,要查《東觀漢記·蔡倫傳》的原文,必須撇開明清輾轉(zhuǎn)相抄的輯錄本,直接從隋唐的古籍中尋找線索。因為那時的《東觀漢記》跟漢朝原本是比較接近的。如果拿隋朝《北堂書鈔》、唐朝《藝文類聚》和《初學記》等書所引用的《東觀漢記·蔡倫傳》中的文字,跟《后漢書·蔡倫傳》相對照,它們在內(nèi)容上和提法上確有不同。隋唐時期學者引用的《東觀漢記·蔡倫傳》原文文字簡潔,而范曄所寫的文字詳盡;前者無“造意”二字,后者卻有“造意”二字。據(jù)此,有學者認為范曄寫《后漢書·蔡倫傳》可能有失真之處,甚至有部分虛構(gòu)和杜撰的嫌疑。
到了唐朝以后,更是有不少人對蔡倫發(fā)明造紙術(shù)提出異議。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寫道:“漢興,有紙代簡,至和帝時,蔡倫工為之。”意思是,早在漢朝初年,就已經(jīng)用紙逐漸代替竹簡做書寫材料了。到東漢和帝年間(公元105年),蔡倫領導皇家作坊里的工匠,改進和提高了造紙技術(shù)。北宋陳槱在《負暄野錄》中說,“蓋紙,舊亦有之。特蔡倫善造爾,非創(chuàng)?!蹦纤问防K祖在《學齋拈畢》中認為,“紙筆不始于蔡倫、蒙恬,……但蒙、蔡所造精工于前世則有之,謂紙筆始于此二人則不可也。”
但是,也有很多人堅持認為《后漢書》的記載是準確的,《后漢書》里的蔡倫傳不可信的說法,缺乏深入考證。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后漢書》和《東觀漢記》里蔡倫傳的記載,經(jīng)過查對《四庫全書》從《永樂大典》輯出的原文,兩相對照,文字大體相同。而記載中“造意”二字就意味著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且,蔡倫一度被視為罪人,冤死30年之后才恢復名譽,誰敢貿(mào)然不如實地給他立傳?更談不上夸大其詞地頌揚他了。因此,以記載蔡倫造紙最早的史書為依據(jù),說他是我國造紙術(shù)的發(fā)明者,并不過分。
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的一個漢墓里,出土了一張紙。這張紙又薄又軟,紙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繪的山、川、路等。據(jù)考證,這是西漢早期用麻做的紙,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2010年7月出版的《中國考古學·秦漢卷》,根據(jù)20世紀以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指出,“早在蔡倫之前的西漢時期,中國已創(chuàng)造出了麻質(zhì)植物纖維紙。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不斷進展,在陜西、甘肅、新疆等地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中發(fā)現(xiàn)西漢不同時期制造的古紙,從而引起了造紙起源問題的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