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5 18:30:26作者:未知
中華菊頭蝠體長4.1-5.3厘米,尾長1.8-2.9厘米,前臂長4.5-5.2厘米,體重9-14克,顱全長1.9-2.3厘米,耳長1.58-2.1毫米。馬蹄葉較大,兩側(cè)下緣各具一片附小葉,鞍狀葉左右兩側(cè)呈平行狀,頂端圓,連接葉闊而圓。
背毛毛尖栗色,毛基灰白色,腹毛赭褐色。頭骨矢狀嵴明顯,顎橋短。第3、4、5掌骨近等長(3.4-3.8厘米)。齒式為1.1.2.3/2.1.3.3=32。毛色為橙色、銹黃至褐黃色;眼小耳大,耳朵不具耳屏;鼻葉較寬,鼻葉上存在發(fā)達的繼發(fā)小葉,聯(lián)接葉側(cè)面線條圓鈍,呈三角形的頂葉發(fā)達,下緣凹陷??盏皫缀跏瞧叫械?,鼻葉上的刺血針比中菊頭蝠的更鈍。
棲息于500-2769米的海拔高度之間。在南亞,該物種常見于降雨大的山地森林中。它們棲息于洞穴、廢棄的舊隧道、寺廟、房屋、枯井和樹木的空洞中。在尼泊爾,在遠離人類活動的森林中的任何洞穴中都會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存在。在越南中部,在海拔650米的一個被退化的森林和農(nóng)田包圍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該物種的樣本。在緬甸北部,該物種是在茂密的熱帶濕潤森林中有記錄,也在一些竹林中生存。
生活習性
中華菊頭蝠可集成上百只的群體,曾見與皮氏菊頭蝠、西南鼠耳蝠、大蹄蝠、長翼蝠、中華鼠耳蝠等同棲一洞。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數(shù)依靠特有的回聲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體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發(fā)出的高頻短波可達30-100千赫,被外界物體反射回來的聲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飛行速度約為15-50千米/小時。翼膜狹長者的飛行速度高于翼膜寬短者。食昆蟲或植食及吸血。
分布范圍
分布于中國、印度、緬甸、尼泊爾和越南。
該物種的分布范圍從南亞北部到東南亞北部,在南亞,分布于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梅加拉亞邦、那加蘭邦、錫金、北阿坎恰爾和西孟加拉邦;在尼泊爾,分布于尼泊爾中部和東部。在東南亞,緬甸北部和越南已有報道。
在中國分布廣泛,包括中部、東部、南部和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區(qū),其中云南、安徽、浙江、江蘇、湖北、湖南、陜西、江西、廣東、貴州、西藏(藏南地區(qū))、福建、四川和重慶等省份皆有。
繁殖方式
通常秋季交配,精子在雌體生殖道內(nèi)越冬,至翌年春末和初夏產(chǎn)仔。每年1胎,每胎常為1仔,雌性在生殖器開口的上方和側(cè)面有一對乳腺和兩個“假乳頭”,新生蝙蝠在出生后幾天會附著在其上。幼仔生長到次年秋達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