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6 20:16:53作者:佚名
《孟子》七篇是繼《論語》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經典,記述了孟軻一 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記述了孟軻主張仁義、反對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主義思想。此書語言生動,比喻深刻,論證有力,文章氣勢雄偉,在我國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
然而,關于《孟子》一書的作者,歷來有多種說法。
一、孟軻自著說。《孟子》的最早注釋本,是漢代趙岐的《孟子章句》。趙氏在該書的《題辭》(即序)中說:“孟,姓也;子者,男子之 通稱也;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元何異孫對此所作說明是:“《論語》是諸弟子記諸善言而編成集,故曰《論語》,而不號 《孔子》?!睹献印肥敲陷V所自作之書。”宋朱熹也從文章風格的勻稱一致 上,力證該書出自孟軻之手,他說:“《論語》多門弟子所集,故言語時有長長短短不類處。
《孟子》疑自著之書,故首尾文字一體,無些子瑕疵。不是自下手,安得如此好? ”清閻若璩和魏源則從有無記述孟軻容 貌上推斷,《孟子》應為孟輯自著。閻氏在《孟子生卒年月考》一文中說:“《論語》成于門人之手,故記圣人容貌甚悉;七篇成于己手,故但記言語或出處耳。”魏氏在《孟子年表考》一篇中云:“七篇中無述孟子容貌言動,與《論語》為弟子記其師長不類,當為手著無疑。”
二、弟子輯成說。唐韓愈首先提出這一論點,他在《答張籍書》中說:“孟軻之書,非軻自著。軻既歿,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柯所言焉耳。”此后,宋晁公武、清崔述又為之補充了三條理由。晁公武的 《郡齋讀書志》認為,《孟子》書中稱諸侯都用謚號,“夫死然后有謚, 軻著書時所見諸侯,不應即稱謚”。崔述作《孟子事實錄》認為,《孟 子》所講的歷史事實和地理位置往往不合,“果孟子自著,不應疏略如此”。崔氏又認為,《孟子》對門人樂正子等都稱“子”,“果孟子所自著,恐未必自稱門人皆曰子。細玩此書,蓋孟子門人萬章、公孫丑等所追述,故二子問答之言,在七篇中為最多,而二子書中亦不以子稱也”。
三、再傳弟子輯成說。清周廣業(yè)認為,“此書敘次數(shù)十年之行事, 綜述數(shù)十人之問答,斷非輯自一時,出自一手”,是孟軻以其說傳授于樂正子等,然后由樂正子及其門徒編輯成書的。
四、師生合著說。此說主張《孟子》由孟軻口授,其弟子萬章、 公孫丑整理成書。宋朱熹、清魏源是主張孟軻自著的,但都認為有孟子和弟子參加。朱氏指出:“恐是其徒所見,孟子必曾略加刪定也。” 魏氏也說是萬章、公孫丑二人口授而筆之書。此外,《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提到孟軻:“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今人楊伯峻認為,樂正子等皆稱子,而萬章、公孫丑不稱,只能證明萬章和公孫丑二人參與整理成書;《孟子》中提到的諸侯,死于孟軻之后的是梁襄王和齊宣王,但也僅后數(shù)年,萬章、公孫丑整理時,當然要用謚號,從而進一步肯定了師生合著說。
諸說各有依據(jù),但從爭辯情況來看,似乎第四種說法較能為人接受。
孟子文章推薦
中國古代帝王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權臣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嬪妃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美女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戰(zhàn)爭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宮廷未解之謎
古代王侯將相未解之謎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謎
民俗風情信仰未解之謎
中國古代作品未解之謎
歷史名勝的未解之謎
古代科學的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