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有多少年 周朝建立了多少年
2023-01-30
更新時間:2022-09-07 14:59:10作者:未知
閬中古城簡介:閬中古城在哪里?閬中古城好玩嗎閬中古城的歷史有多久了?
閬中古城簡介
閬中古城,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千年古縣,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中國四大古城之一。
閬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閬中古城“5A”景區(qū)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古城核心區(qū)域2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zhèn)。
閬中古城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觀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貢院等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邵家灣墓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2月閬中市獲得“中國春節(jié)文化之鄉(xiāng)”稱號;2013年9月,閬中古城旅游區(qū)被批準(zhǔ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閬中古城歷史
閬中商周屬梁州。春秋屬充國。戰(zhàn)國后期,巴國滅充國并從江州遷都于閬中。
秦置閬中縣,隸屬于巴郡。漢閬中為巴西郡治,張飛鎮(zhèn)守7年。
東晉閬中為北巴西郡治。西魏閬中為隆州及盤龍郡治。
隋改閬中為閬內(nèi),為隆州治。大業(yè)三年,改隆州為巴西郡。
唐仍名閬中,為隆州治。五代及北宋、南宋,閬中均為閬州治。
明末清初四川設(shè)臨時省會17年。順治時期,四川臨時省會設(shè)在閬中10余年。
民國元年(1912年),在閬中設(shè)川北宣慰使署。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川北觀察使署。
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川北道署,不久改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
1949年12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閬中。
1950年1月8日,成立閬中縣人民政府。
1993年8月,閬中被列為省直轄市,由南充市代管。
2013年9月,閬中古城旅游區(qū)被批準(zhǔ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閬中古城著名景點
漢桓侯祠
漢桓侯祠,俗稱張飛廟,明代又稱雄威廟?;负铎魹槊髑鍟r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規(guī)?;趾?,建造精美,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組成,建筑面積達2200平方米,為三國文化的一大勝跡。
五龍廟
五龍廟位于閬中河樓鄉(xiāng)白虎村五龍山麓。始建于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占地4畝,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原有山門、戲樓、左右?guī)考拔牟w等,“文革”被毀,現(xiàn)僅存元代文化遺址文昌閣,屬全木結(jié)構(gòu),其建筑風(fēng)格為布筒瓦覆蓋的單檐歇山式屋頂,面闊3間,檐柱側(cè)腳明顯,前檐下施六鋪作斗拱出雙挑:第一挑瓜子拱雕呈翼型,第二挑華拱左右各出斜拱,極為別致。
永安寺
永安寺位于水觀鎮(zhèn)東北5公里群山環(huán)抱的黃泥崗上,距閬中城約40公里。建于唐代,宋治平年間,元至正年間,明嘉靖年間,屢為培修。占地4000平方米。占地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現(xiàn)存為元代和清代建筑組成的古建筑群,是一座重檐懸山式建筑。寺中所有建筑、藻飾、石雕、木雕、泥塑、繪畫六種技藝,均臻上乘,構(gòu)成整體。
川北道貢院
川北道貢院在城內(nèi)學(xué)道街、清嘉靖年間重建、原由山門、廊道、考房、大殿、二殿、后殿和考生宿房組成?,F(xiàn)存有卷棚式廊道,縱橫共長50多米,廊道兩旁的木欄上帶有飛仙椅。左右有兩排考室,各室相隔,飾以雕花。至今保護較好,是全國僅存的兩處考棚之一。清代考棚,是川北道貢院的俗稱??婆e制度是封建王朝分科考試選拔文武官員后備人才的一鐘制度。清朝初年,閬中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7年,在這里共舉行鄉(xiāng)試四科。
滕王閣
滕王閣在閬中城北的玉臺山,同南昌滕王閣一樣,是唐高祖李淵第22子滕王元嬰建造。
滕王于公元679年由壽州調(diào)隆州(閬中),嫌“衙役卑陋”,便在城中建“隆苑”(玄宗時改“閬苑”)又在玉臺山建玉臺觀和滕王亭,供其游樂,杜甫有《滕王亭子二首》。滕王閣下臺基上有唐代佛一座。塔身為上大下小長圓球體,正中開一船龕,內(nèi)刻一佛結(jié)跏跌坐于蓮臺。上裝塔剎,有石雕8力士舉剎身。剎身為六方柱,各方有佛一座。
錦屏山
錦屏山系國家AAAA級風(fēng)景區(qū),位于閬中古城南郊,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峰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吳道子曾以錦屏山為軸心,描繪三百里《嘉陵江山圖》,杜甫詩云“閬州城南天下稀”為之贊美。經(jīng)千余年裝點潤飾,錦屏更加絢麗多姿,素有“閬苑仙境”和“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其海拔480米,面積20多平方公里,東有狀元山,西有馬家山,北有牛家山,眾山相連形成閬中古城的天然屏障。
巴巴寺
巴巴寺是伊斯蘭教嘎德耶教門穆斯林的圣地,位于閬中市城區(qū)東北郊蟠龍山南麓。巴巴寺,又名“久照亭”,巴巴,即阿拉伯語“祖先”之意。康熙年間,沙特阿拉伯麥加城穆斯林華哲·阿卜杜拉希在閬中傳授伊斯蘭教時,去世而安葬于此并建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巴巴寺由山門、照壁、牌坊、大殿、花廳、井亭和園林組成,為國內(nèi)少有的伊斯蘭建筑群。
東山園林
東山園林位于閬中七里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與閬中主城區(qū)僅一江之隔。景區(qū)占地面積200余畝,現(xiàn)有國家級文物單位一處(唐代大佛),省級文物單位兩處(北宋狀元洞、明代白塔)。